•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氢能的“生产力”
专家论坛

氢能的“生产力”

2024/3/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4-03-04]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迁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随着“双碳”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各地通过设定发展目标并配套有关财政激励政策,开展氢能产业链布局,探索氢能与各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应用,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开展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落地形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和成果,正加快形成、释放新质生产力。
  2019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氢能,随后,各地密集编制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2019年至2023年,我国分别有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氢能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和地方涉及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诸多政策均将氢能有关内容列入。目前,只有云南和黑龙江还未出台省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不考虑各省所辖市县规划数据,到2025年各地方规划加氢站超100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超11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300万吨、氢能产业产值近万亿元,氢能“生产力”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氢能联盟氢界大数据平台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8487辆,达到我国氢能中长期战略到2025年5万辆目标的约37%;建成加氢站数量达428座,比上年增长19.6%,覆盖全国30个省区;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9个,总计规模达655兆瓦,规划项目超500个;建成运营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与发电项目93个,覆盖23个省区,总计规模近20兆瓦。
  氢能产业协同应用方面,交通领域除汽车外,氢能及其衍生物在轨道交通、船舶、飞机、特种机械等领域正逐步推进,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及成渝等氢能主要集聚区积极推广轻重型货车、乘用车、客车等各类车辆示范应用;铁路运输、城市交通等场景应用氢动力调车机车、氢能源有轨电车、铰接轻轨车等多类型轨道车;“仙湖1号”“三峡氢舟1号”等氢能船舶相继下水;“雷鸟”氢燃料无人机、“灵雀H”燃料电池验证机、氢内燃机飞机原型机等先后完成试飞;氢动力挖掘机、装载机、运输机器人等特种机械创新应用实现有效探索。
  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内蒙古、宁夏、吉林等地大力布局绿氢炼化、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空煤油、氢冶金等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光伏规模化制氢、国家能源集团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中能建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中国宝武氢基竖炉、河钢富氢冶金等一批引领性示范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
  在技术创新推动下,国家电网、国电投、中国石化等推进并已落地一批氢能发电综合利用、天然气掺氢应用、氢能管道示范项目。代表性项目如国家电网安徽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国家电投辽宁朝阳天然气掺氢示范工程、中国石化400公里输氢管道示范工程等,佛山、宁夏、无锡等地已成功投运相关氢能热电联供项目。
  企业是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和支撑,企业数量规模、综合能力的扩大和提升是生产力不断精进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超过3000家,在氢能快速发展下,涉氢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也取得较好成果。目前,工信部共发布4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4批涉氢上榜企业共73家,其中第一批未有涉氢企业上榜,第二、第三、第四批涉氢领域企业分别为16、22、35家,分布区域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及内蒙古、山东、江浙、成渝等氢能发展主要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