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家论坛

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9/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刘小婧

(志丹县水务局地下水监督监测管理站  陕西  志丹717500 )

【摘要】志丹县地处陕西西北部,资源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问题严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失衡。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合理开发利用承压水,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可加大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缺水现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我国是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4万亿m3,居世界第四[1-2]。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进一步加剧。专家推定,如果不从现在节约用水,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3-4]

1.研究区概况

志丹县地处陕西西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县相连,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接壤,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华池交界,南北长约91 km,东西宽约61 km,总国土面积3781 km2。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雨量不均,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暴雨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志丹县共有11个乡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15.25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7万人,农村人口7.8847万人,耕地面积72.2万亩。 近年来,志丹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8.6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6元。志丹县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境内各大石油企业年产原油400万吨以上,连续六年跻身“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强县”行列。

2.水资源概况

县境内分布有洛河、周河、杏子河三条较大河流,分属北洛河、延河两大水系,由西北流向东南,以北洛河、周河、杏河三条河流为主干,大小支流、冲沟极为发育,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构成树枝状水系。 志丹县水资源较为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9.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57 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左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003万m3,其中地表水量14703万m3,地下水资源量6027万m3,地表与地下水的重复量为5727万m3。北洛河干流全部是ⅳ类和ⅴ类水质河段,全年平均ⅳ和ⅴ类水质河段分别占48%和52%。周河全年丰水期全部是ⅳ类水质河段,枯水期全部是ⅴ类水质河段。主要污染物为石油和挥发酚等,石油超标严重,超标5-10倍,挥发酚超标1.4倍。杏子河全年丰水期全部是ⅲ类和ⅳ类水质,分别占21%和79%。枯水期ⅲ类和ⅳ类水质占7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22%。劣ⅴ类水质河段分布在志丹县张渠乡至杏河镇区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超标25倍。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志丹县供水工程以地下水工程为主。全县地表水供水工程无大、中型水库,仅有石沟、崾子川和孙家沟3座小型水库和一些骨干型淤地坝蓄水工程、沿河川道的一些引水和提水工程。水库均位于洛河流域,总库容569万m3,兴利库容317万m3。目前已淤积库容412万m3,淤损率达72.4%,受管理与资金的限制,水库利用效率非常低,水库的蓄水兴利效益,已大幅度丧失,2010年现状年蓄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为零。近年来县城境内淤地坝建设卓有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县建成骨干坝、中型坝32处,主要以拦淤为目的,基本无固定供水设施,非固定性供水约50万m3;全县有引水工程69处,提水工程32处。

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水井4406眼,其中浅层地下水(潜水)水井4246眼,深层地下水(承压水)水井160眼,其中配套1019眼,另有土井3387眼,主要为农村引用水源井。其中浅层地下水井中配套机井859眼,主要为农灌机井180眼,生活饮用水水源井194眼,企业自备水源井485眼,深层地下水水井中配套机电井160眼,其中企业自备井57眼,生活饮用水水源103眼。

2010年全县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2264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34万m3,地下水供水2228万m3,分别占总供水量1.5%、98.4%;其他水源供水量2万m3,占总供水量的0.1%。

志丹县2010年总用水量2264万m3,其中生活用水量350万m3,占总用水量15.5%;生产用水1914万m3,占总用水量的84.5%。

2006~2010年,全县总用水量由1786万m3增加到2264万m3,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累计增加478万m3,平均每年增加95.6万m3,平均年增长达5%左右,用水需求增长快。主要是城镇生活和第

二产业用水量增长速度较快。

4.现状供需分析

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上,以现状社会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工业规模和布局、城市化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使实际供水量能满足用水部门的基本需求,并考虑农业的不同保证率需水量,推求现状年2010年50%代表年需水量为3850万m3,75%和95%代表年为3970万m3。

在保持现状供水结构和布局,考虑充分发挥工程供水能力并扣除地下水超采等不可利用水情况下估算现状年50%代表年可供水量2610万m3,75%代表年为2530万m3,95%代表年为2460万m3。

从现状供需分析来看,志丹县缺水较为严重。50%代表年全县总缺水量1240万,75%代表年缺水1440万,95%代表年缺水1510万。无论是平水年还是中等干旱年份、严重干旱年份, 在现状供水能力情况下,志丹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工业及部分城乡生活都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

5.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5.1资源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志丹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79.4mm,为半干旱地区。全县水资源总量1.5003亿m3,人均水资源量980 m3,相当于全国人均资源量的近一半,亩均占有量265 m3,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8.9%,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区域内河流径流量随季节变化大,且输水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严重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5.2水环境问题严重,亟待解决由于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导致出现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根据现状河流水质监测结果,周河干流全年平均为ⅴ类水质,北洛河干流全部是ⅳ类和ⅴ类水质,水质污染问题严重。

河流出现断流现象,周河在1984年、1988年、2000年发生了三次断流,其中最长断流河段长2km。

全县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据长庆采油厂近年的打井资料可知,油区地下水位以每年4m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高密度井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周河县城以下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致使多处百姓自用生活水井干涸,地质环境问题逐渐生成和显现。

5.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失衡

志丹县地表水源工程少,设施陈旧,开发利用效率很低,致使供水严重不足,2010年地表水供水量仅占总供水量的1.5%;主要依赖地下水源供水,地下水供水量已占总供水量的98.4%,配套机井比例少,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失衡;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部门对供水源的日益依赖,有可能导致地质环境问题加剧。

6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6.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应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完善供水设施,新建地表水供水工程及一些集雨工程,缓解水资源不平衡的情况。6.2加强水污染防治,合理开发利用承压水

进一步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着力维护河湖健康。对蓄引水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论证,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河流最小生态流量,及时对重点河流调配水源,充分保证生态基流。在实施水资源调度和引水工程时,坚持保持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持闸坝基本生态流量。有力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积极实施水系整治与亲水岸线、水系沟通与生态补水等工程,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在已完成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实施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工程等。 区域承压水由于埋藏深,补给条件好,其封存条件也好,不易受污染,是支撑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最可靠的水源保证,因此,在后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加大地表水水源工程建设,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承压水。6.3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将是否符合最新行业用水定额作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证审批、延续、用水计划下达、用水效率评估的依据,不符合定额标准的坚决不予审批取水、暂缓延续取水许可证,直至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市政绿化用水逐步探索利用污染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制定中水利用计划,适时在部分单位开展中水回用。 降低管网输水损失,推广节水器具,实行阶梯水价、减少用水浪费,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农业节水。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工程节水改造和小农水节水改造。启动高效节水建设,农业示范园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7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当前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制度尤为迫切和重要。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促使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起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及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2):111.

[2]段春青,刘昌明,陈晓楠,等.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J]. 地理学报,2010,65(1):82—90.

[3]王弛. 层次分析法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中的应用[J]. 东北水利水电,2017,(3):47—50.

[4]许朗,陈燕.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六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例[J]. 节水灌溉,2016,(5):89—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