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在“碳中和”目标态势下推动石化行业绿色转型
专家论坛

在“碳中和”目标态势下推动石化行业绿色转型

2021/1/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01-26]
  【编者按】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等多重维度,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牵头发起的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相结合,首次提出ESG理念和评价体系。2018年起,ESG研究和评级开始大规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推广,相关政策与监管文件陆续推出。
  日前,2020中国石化产业ESG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政府部门、能源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立足全球视角、研读最新政策,共同探讨“碳中和”目标新态势下推动石化行业绿色转型、提升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治理能力、规范ESG信息披露等热点问题。本报派出记者对本次会议分享的部分内容进行特别报道,敬请关注。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秦紫函屈冰提供
  石化行业应走中国特色绿色转型之路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过去5年,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后续任务依然艰巨。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的30年时间内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需要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近年来,石化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入园、建设智慧园区与智能工厂等举措促进清洁生产;通过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出量大幅降低;通过改善煤化工工艺,污水产出量减少了50%以上。但由于石化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绿色发展当前仍然是石化行业,尤其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短板之一。
  因此,石化行业要统筹兼顾、内外兼修,走具有中国特色绿色转型之路。
  第一,要营造绿色转型的良好条件。中国的石化行业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的产业分工合作,吸引绿色投资,避免工业产品出口风险。
  第二,要在大格局中开展绿色转型,实现优势发展。“十四五”时期,石化行业要以城市群、大江大河流域和区域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第三,要通过智能化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我国化工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建设已起步,部分成果极具推广价值。石化领域绝大部分安全和环保事故可防可控。例如,河北盛华和江苏响水的两起事故,经调查后发现,如果这两个园区把全域感知功能用好,将园区管理的安全生产环节和环境保护管理环节衔接起来,事故就有可能避免。
  第四,要综合提升各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参考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培育一批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专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综合技术服务机构。同时,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由国家层面组织重大环保技术攻关,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企业绿色生产的问题。
  与此同时,要正确处理生产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工业的支撑,不能忽视石化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对绿色转型的经济保障作用。因此,要通过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式,实现城乡和工农的联动发展。只有优势工业的保障、特色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支撑、大中型城市需求的拉动、城市投资者的促进、国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的高标准生态补偿,才能实现城市和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局面。
  安全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是今后工业领域的三大主旋律,石化行业发展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绿色是我们能够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
  ESG水平将成为石化上市公司竞争核心因素
  揭玉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规模大、产品品种齐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强等优势。中国一批大型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工装置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中国的炼化总产能全球第二,其中化工产能全球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大产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前三个季度石化行业营业收入下降12%、利润下降59%,石化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5%、利润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强大的竞争力。应该说,中国的石化上市公司已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ESG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研究和推广ESG正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抓手。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从高产能向高质量转变的阶段。过去十几年,国内化工产能不断扩张,千万吨级大化工项目陆续上马,传统化工产品产能高度聚集,不少产品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2018年我国的精细化工率只有45%,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则高达68%,目前国内仍有不少高端精细化学品及新化学材料,如半导体材料、锂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面板显示材料依赖进口。要解决行业诸多问题,只有通过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达成。
  过去,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更强的盈利能力、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三个方面,现在看起来还有些片面,因为以上因素反映的只是企业短期的生存状态,要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加上绿色保证能力、智能应变能力等新的因素。
  未来的市场格局一定是强者恒强,随着A股注册制渐行渐近,必然会有更多的石化企业加入上市公司行列,随之而来的很多石化上市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在这一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企业ESG水平必将成为核心因素之一。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石化行业发展与“碳中和”目标息息相关,责无旁贷要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责任。因此,研究和推广ESG也是石化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ESG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评估,有利于引导企业贯彻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激励企业研发、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更好地处理企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ESG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强调股东、员工、客户、所在社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有利于企业贯彻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ESG对企业治理的评估,有助于帮助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优化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和实施战略,协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产品和技术实现全过程绿色管理
  雷涯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
  在推广实施ESG的大背景下,油公司应该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实现,更加重视公司治理结构效能的发挥。
  推广实施ESG对油公司来说既是鞭策,又是利好。鞭策在于,石油勘探开发行业与化工行业类似,是基础性、原料性、资源性行业,也是高污染行业,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披露ESG情况,会倒逼油公司进行产业链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利好在于,如果油公司能够在ESG评估指标下采取相应改善措施,并进行信息披露,以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指导生产经营,有利于扭转油公司在公众心中和资本市场中的形象。
  建议油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产品,使油公司成为绿色能源产品的提供者。要重点关注石油行业协同性、相关性较强的产品。未来,天然气在油公司的产量占比会更大,氢能、地热等新能源也将是油公司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使油公司成为绿色技术的引领者。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应更多使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等,但目前受成本和技术限制,这些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需要时间。在ESG背景下,油公司会采取措施符合ESG标准,助推CCUS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加强生产全过程绿色管理,使油公司成为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示范者。油公司既是石油的生产者,又是石油的消费者,石油为生产过程提供能量。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已纷纷采取措施,通过生产过程绿色管理实现减污降碳,努力实现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推广实施ESG为油公司提供发展机遇和动力。要在环保工艺上做更多工作,要与利益相关者做更多沟通,让公众对油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使油公司成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倡导者、实施者和引领者。
  CCUS“黑科技”
  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报告中称,如果不广泛应用CCUS技术,各国的净零排放目标几乎将无法实现,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部署CCUS设施,才能实现深度减排目标以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简称CCUS,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被普遍认为是减少化石燃料发电和工业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
  具体而言,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捕集技术、富氧燃烧技术、燃烧后捕集技术和化学链燃烧,其中,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比较成熟,投资成本少,目前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有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三大方向,其中化工利用能创造可观的额外收益,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主要指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目前有较大规模应用、实现商业化的途径是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技术。
  专家表示,受成本和技术限制,CCUS项目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需数年时间,需要各国政府和相关行业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改进和成本削减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