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石油化工行业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发展趋势探析之二
专家论坛

石油化工行业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发展趋势探析之二

2020/12/2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绿色发展由趋势转变为竞争要求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0-12-24]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欧盟绿色协议》,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勃勃的计划之一。如果该协议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的批准,欧盟将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减少55个百分点。
  要在实现净零碳排放,欧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7年,欧盟27国碳排放量为3.9Gt二氧化碳当量。虽然欧盟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但该地区实现气候中和将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产生深远影响。其成功或可作为其他地区、国家所借鉴,鼓励采取积极行动,开启低碳技术应用和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欧盟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如比卢荷经济联盟是许多重工业所在地,而且是航运航空交通枢纽,在这些分支部门减碳较为困难。在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温室气体排放量自1990年以来有所增长,但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盟国家。不同地区经济特点的差异导致减少碳排放量的途径方法也各不相同,统一规划难度更大。
  《欧盟绿色协议》按照行业、地区、技术、能源合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呈现欧洲净零碳排放的整体版图。化工行业作为重中之重呈现出来。其中,提出在工业化领域和化工产品领域都要为绿色低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产业链革新契机,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传统行业同互联网智能化行业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为绿色低碳发展服务,这些都将成为化工产业进一步升级的重点。”
  12月初,就在美国总统大选接近尘埃落定的时候,该国也准备正式启动回归巴黎协定的程序,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经济体的返回,无疑是对未来世界减缓气候变暖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然而,在近期世界多个主要经济体发声或公布碳中和计划后,绿色经济发展能否一帆风顺,更取决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对于石油石化等高排放行业更是提出严峻挑战,如何应对需立足现在更要着眼未来。
  在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的当下,怎样进一步抓住行业发展转型契机,让绿色发展趋势引领变为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石化行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于中国化工生产力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力的考验。在近日举办的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峰会上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业界专家。
  绿色发展带来产业链重构契机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以来,国内针对炼油化工行业粗放型发展、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开始进行着力解决。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通过一体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淘汰了炼油装置约1.0075亿万吨,尿素装置淘汰了1395万吨,过剩产能得到一定缓解。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氮肥原料结构优化,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产能占比提高到37.2%;合成氨消费近年增长显著,年均增速高达16%;磷肥行业湿法磷酸精制产能达到了75万吨,成为磷肥企业多元化的重要方向;氯碱行业膜(零)极距电解槽所占的比例提高到约88%,每吨可以节电100到150度;纯碱行业全卤制碱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农药结构调整显著,环保型农药制剂达到了65%;环保型涂料、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比例达到了35%,绿色轮胎比例达到了40%。
  可以看出,不论在产能或是产品比例调整中,绿色发展都是聚焦点,绿色发展给行业发展予以了新的机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主任祝昉介绍,“我国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5.78%,如果同来华投资的外企对标,就会显现出明显差距,外资企业一些精细化学品平均利润率甚至会达到20%左右。”
  然而,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更应该抓住发展潜力和空间,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必定是要在发展模式和产品类型两方面同时聚焦低碳和高能效,着力在这些方面进行革新发展,深挖潜力将有着相当的汇报价值。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着力在石化产业方面着重进行创新工程、绿色工程、智慧化工程、标准化工程和高质量工程等五方面建设,加大依托园区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沿海有四大石化产业集群,西北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在“十四五”末能够初具轮廓,形成我国具有世界一流先进水平的化工产业集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说。
  同时,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产业链革新契机,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传统行业同互联网智能化行业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为绿色低碳发展服务,这些都将成为化工产业进一步升级的重点。
  刚性监管是未来市场刚需
  绿色发展的强监管倒逼是行业、企业需要面对的时代命题。
  “安全环保三废问题是石化行业面临的难题,然而高标准的安全环保与行业的发展并不冲突,我国一些石化企业在生产领域提出来的安全生产、稳定运行、满负荷、长周期、产品优质化,这些理念是将效益和安全环保结合在一起的,也只有保持长期效益才是有价值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院长顾宗勤直言。
  按照过去的发展模式看,不论监管力度还是标准强度都远远不及欧美国家,市场开放并不等同于没有监督,而是需要有良好的监督环境氛围创造更好的生产营商环境。因此,进一步加强市场整体的监管体系建设有助于行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化工行业需要着力提升的能力之一就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和能源利用率利用率。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保持长周期安全平稳生产。
  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开展了“三磷”专项整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等行动。从政策标准层面,相继发布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新版标准规范了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技术要求;严格了危险废物填埋的入场标准;收严了危险废物填埋场废水排放控制要求;完善了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行及监测技术要求。新标准规范在取代旧版基础上,有望规范危险废物的鉴别、处置等程序,强化我国危废环境监管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这一系列相关措施、制度出台,都说明了当前环保工作从国家层面的高压态势不是一时而是常态化的。“石油石化企业在加强环保投入同时,要意识到环保的投入是未来竞争力的积累。”北京清洁燃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尹强如是说。同时,企业必须意识到在追求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质量工艺提升的投入需与安全环保工作齐头并进,然而目前很少企业能做到。
  “不能让高附加值产品因为环保成本高望而却步,必须打破这个瓶颈问题,环保要求是必然选择,是监管部门必须履行的责任,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企业应该更关注为什么欧美企业可以在更加严格的标准环境中立足,并在成本、价格等方面依然占据优势。”祝昉直言,尊重市场选择,加强政府监管统一标准,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才是健康发展的根本。
  作为新能源发展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石化已进入供应过剩的时代,国内化工市场也会逐渐供过于求。新产能、新项目要立足世界大平台进行论证,不能仅看到国内市场有缺口就盲目决策、盲目投资。
  因此,在产能的对标上更应该放眼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看待新能源发展方面,需要将化工领域发展融入到这种大趋势下并投入更多。
  “石油化工行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同时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不能准确把握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能不能善于在危机中遇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化工行业应该把握世界科技改革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握住疫情过后全球石化产业变革和重构的机遇,强化创新,加快补短板,再创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说。
  化工产品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原料,除了炼油外的下游产品应用于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在化工行业变革中,不仅仅需要聚焦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和能效提升,更应在生产产品中加入这些理念,让产品的变革聚焦绿色低碳等更适用于未来需求的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得到稳步提升。炼油领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烷基化,二是加氢,这两方面我们有所突破;在下游领域,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自主开发技术取得突破。在化工新材料领域,T800、T1000级碳纤维、聚碳酸酯、聚苯硫醚都打破了国外垄断。绿色发展有着明显的成效。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我们的高附加值产品依然有限,需求高端化工产品的进口比例依旧居高不下。下游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进口比例高的问题仍没有解决。高端产品少,低端产品多,同质化发展问题严重。因此,环保化工发展的内涵理念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有一层更深的意义,就是改变和革新发展观念,不能以一窝蜂的模式再发展,而是以更集约互补的方式参与竞争,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成果在工业化应用效率偏低,关键问题就是企业无法区分长远和眼前发展策略和战略,无端的同质化竞争既侵蚀了企业利润空间,也破坏了企业未来的远景。”顾宗勤坦言,在“十三五”期间很多技术创新工业化课题成了假设,工业化没有完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部分企业难以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这是未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