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从“油城”转型“氢城” 广东茂名人才与产业积极互动
专家论坛

从“油城”转型“氢城” 广东茂名人才与产业积极互动

2020/6/1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新华网2020-06-18]
  广东茂名因油而兴,素有“南方油城”之美誉。如今,这座“油城”正努力构建“最美人才栖所”。
  “茂名对人才特别是石化人才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关于石化产业的规划细腻、科学、完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为石化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近日举办的2020年茂名市第二届人才活动周上,茂名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让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尹双凤深有感触。
  战略转型渴求人才支撑
  目前,茂名石油化工产业年度总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石化炼油能力达2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10万吨/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多元产业链和特色高端产业集群。
  面对氢能源产业新机遇,茂名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开启由“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型。
  2019年3月,茂名联合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发布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转型进程;8月,茂名与东华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丙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共同打造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9月,依托中国石化自有技术,茂名石化10万吨/年高端碳材料项目动工建设,改变了针状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外,茂名还与多所大学深入探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氢能源科研成果在茂名实施转化。
  “油城”向“氢城”转型是大战略、大方向,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茂名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茂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表示,要抓好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等各项政策落实,努力把茂名打造成为“最美人才栖所”。
  去年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400多人
  “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你能明显体会到滨海新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平时的工作氛围也很好。”从辽宁来到茂名滨海新区工作的张女士说。
  她口中的“家”就是茂名滨海新区人才驿站。作为茂名临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滨海新区借助人才驿站这个柔性引才引智公共服务平台,靶向引进区域内外高校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等各类人才。
  “要让人才留得住、安下心、干得好,我们做了不少工作。”茂名滨海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人才驿站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的信任感,并定期组织多形式的联谊交流活动,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自2016年以来,茂名以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为载体,打造覆盖全市的柔性引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对接。
  据介绍,市级人才驿站重点关注主导产业、大型企业、高校院所、对接高层次人才;县级人才驿站收集整理本区域人才资源信息和产业发展需求信息,为市级驿站提供决策参考,为镇级驿站提供指导帮助;镇级人才驿站重点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深入本地主导产业,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摸清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智力扶贫、支农支教支医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全市常驻乡镇人才驿站各类专家500多人。
  近年来,茂名以大产业引爆大发展,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助推产业”,积极谋划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探索产业人才培育新模式,加强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茂名还主动对接海内外人才资源,引进更多的领军型人才、高素质人才。
  伴随茂名产业大发展,人才与产业互动越加频繁。2019年,有28家高校研究所与茂名市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合作协议。2019年,茂名新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400多人。
  记者查阅当地相关数据发现,从2017年开始,茂名常住人口增量超过户籍人口增量,近两年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该数据折射出人才与产业的积极互动,人才随着产业走的人口流动趋势在茂名越发明显。
  人才引进与成果产出“和鸣”
  6月5日,在茂名举行的高校专利成果对接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在会上推介专利成果,吸引了多家企业热情参与。
  记者在当地得知,茂名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目前,茂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的总数突破了500家,与清华、北大等14家高校、科研院所在石油化工、现代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了160多家企业与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人才的引进和创新平台的建立是第一步,茂名还注重把人才用好、用活。记者发现,通过人才的不断引进和产学研合作,茂名科技成果产出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2016年以来,获省科技奖数量连续4年排粤东西北第一,连续4年排在全省前6位。
  “近几年,茂名获省科技奖的80%项目都是企业牵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65%。”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崔锡明说。
  保卫市场实现价值打造化工销售“黄金终端”
  今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等不利因素影响,化工产品销售市场不确定因素愈发增多,化工销售企业直面挑战,准确研判形势,采取措施保卫市场,确保化工产品的面向市场的窗口敞开,中国石油化工产品的价值实现。
  本期我们特邀几位化工销售企业的领导,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畅谈如何发挥一体化优势,面对市场困境,打造化工销售的“黄金终端”。
  抓石蜡亮特色打造精品创效工程
  石振东
  东北化工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把提质增效视为突破企业生存发展瓶颈的重大工程,深入落实“打造品牌工程、效益工程”的根本要求,积极践行“站排头、争第一,效率效益双优先”经营理念,与公司“管理提升年”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本着“找准问题、找清差距,措施有效、结果有数”的原则,制定7类22项52个具体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冲击双重叠加而至,炼化企业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前所未有。逆境之中显担当。东北化工销售地处中国石油炼化产业最密集的东北地区,肩负着助力集团公司“打造强大化工营销能力、推动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在集团上下深入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应对生存危机之时,东北化工销售必须主动担当、有所作为。
  为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我们迅速召开提质增效专项推进落实会,成立领导小组,把提质增效视为突破企业生存发展瓶颈的重大工程,深入落实“打造品牌工程、效益工程”的根本要求,积极践行“站排头、争第一,效率效益双优先”经营理念,与公司“管理提升年”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本着“找准问题、找清差距,措施有效、结果有数”的原则,制定7类22项52个具体措施,力争全年增效、化工营销成本总额有效控制。
  我们认为,提质增效行动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必须由一项项发挥优势、亮出特色的精品创效工程组成。
  作为全球最大石蜡生产商中国石油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专业化销售窗口,石蜡销售是我公司推进品牌营销的重中之重,也是提质增效着力率先突破的重点品种。自2019年中国石油石蜡产品统销以来,我们遵循“六统一”原则,积极打造统销业务模式标杆,石蜡销售已进入良性轨道。但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国内石蜡销售陷入内需不足、出口受阻的两难局面。对此,根据石蜡市场特点和产品特色,我们经过深入研判,确定了石蜡提质增效攻坚目标任务,拟定八个方面措施推进石蜡精品创效工作。一是发挥石蜡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和炼销一体化优势,密切产销衔接,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灵活牌号切换,增量高端产品,优化适销结构,降库存保负荷,努力实现石蜡全产业链效益最大化;二是坚持“内外贸并举”思路,发挥内外渠道互补作用,统筹考虑资源、市场及淡旺季等因素,适时采取挂牌、延期结算等策略,努力增量增效;三是发挥市场主导优势,与相关企业同步联动,引导市场,稳步推价,保持石蜡裂解价差高水平,努力稳价增效;四是抓住煤化工费托蜡成本高、相继停车等有利时机,加快全国销网布局,以宁波库、常州库为基点,逐渐占领华北、华东、华南市场,提升中国石油石蜡国内市场占有率,努力拓市增效;五是加强渠道建设,推进网格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推进与大连达伦特等战略客户合作,力争直销率提至40%,努力优渠道增效;六是强化营销成本管控,建立物流与销售成本统筹机制,灵活营销政策,减少移库数量,努力降费增效;七是加强石蜡品牌建设,协同生产企业,克服成型装置原料短缺、性质不稳定等因素,优选精制石蜡原料,向市场提供最优质最稳定的石蜡产品,打造行业领军品牌,努力增值品牌创效;八是建立石蜡全产业链激励机制方案,实施星级销售员奖励办法及新产品开发专项奖励机制,调动产销研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激发活力创效。
  目前,各项提质增效举措加快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在4月份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公司月销售石蜡产品9.1万吨,1~4月份石蜡全产业链创效位列中国石油炼油全品种第一位。
  提质增效是企业当前极重要极紧迫的任务,更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永恒主题。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严冬”,但东北化工销售全体干部员工有信心、有决心在集团公司、炼化板块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逆势而上,全力打造全系统各环节的“石蜡精品工程”,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确保各项提质增效措施落实落地落细,真正把“熬冬”变成“冬训”,以实际行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暴跌双重挑战,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良性稳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