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推进本土化深耕国际化
专家论坛

推进本土化深耕国际化

2018/8/2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8-08-28]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构建成果大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这无疑是对国际化发展最完美的注解。”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伫立世界地图前,“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北呼应、东西互济,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中欧班列,从蒙内、雅万铁路到比雷埃夫斯、瓜达尔港建设运营等,“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特别是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建成,亚欧美三大油气运营中心的推进,使得“一带一路”也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优势产能合作的主要市场,也是树立民心相通新形象的重要载体。

  当我们审视来路,无论油气项目,抑或民生项目,无不镌刻着“本土化”的深深烙印。

  在“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断扩展的世界“朋友圈”,如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走实走深、行稳致远,关键在于用“世界尺度”规划航线,推进本土化深耕国际化。

  不妨从三个维度思考国际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内涵。一是本土化意味着合作模式的个性化,要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民情与发展实际,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和探索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与架构,因地制宜提出定制化操作方案。同时也要在相关体制机制、管理手段、标准规则等方方面面进行创新;二是本土化也意味着文化类型的多元化,需要在融入当地过程中,借鉴中国哲学中的“和合”思想,尽己之力“授人以渔”,互学互鉴,汲取厚重多彩的文化与营养,充分运用中国智慧消除误解、弥合分歧;三是我们强调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换个角度看就是要坚持做好本土上的国际化,即当地企业和人才队伍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项目运作中要符合国际化的理念与运行规则,在国际竞争中做好五指连弹,赢得市场主动。

  推进本土化的关键就是要寻求双方利益契合点,找到合作“最大公约数”。计利当计天下利,“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源于中国,成果属于世界。实践表明,正是互利共赢的共识与主张,使得能源合作架起的油气金桥升级为贸易、设施、资金、文化等交流融通的“立交桥”,无论是跨国协调与中方内部协调相结合的双重协调机制,还是提油管理中的“联合提油”等举措,均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协同配合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打造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充分兼顾“一带一路”沿线各资源国、过境国、消费国的利益诉求,将共同发展的合理需求转化为优势互补,将各施所长转化为战略合作的机遇窗,共同维护资源国市场安全与消费国供应安全,带动全产业链深度合作,打造油气合作升级版,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土化的核心就是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融合,既求同存异又求同尊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开放程度等方面各有差异,由此产生的价值判断、市场规则、行为方式与生活习俗也各有不同。因此,推进本土化应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发展的高度自觉,将文化尊重与文化包容融入工作的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伊拉克鲁迈拉油田3年时间从全球第四大油田登上亚军宝座就印证了文化尊重与融合的重要。

  “一带一路”联通的不只是文化,还有民心。应充分考虑资源国政府、合作伙伴、当地社区的合理关切,履行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用东方智慧注解民心相通。从安哥拉贫民区拔地而起的运动场和游乐区,到阿斯塔纳文化殿堂级的国立舞蹈学院与芭蕾舞剧院,再到阿克纠宾蓝天碧水、明月皓空中腾起的“气龙”......过去5年,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在“一带一路”地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上累计投入超过3亿美元,支持建设了一批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带动当地就业超过10万人,石油合作项目惠及当地人口超过300万人,员工本地化率已超过85%,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通过推进本土化以深耕国家化,关键是要实现技术管理等人才的本土化,这也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油气企业应加速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项目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共同推动实施“项目操作人员万人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当地化的项目操作运行维护人员。同时每年定期选派外方员工到中国参加交流、培训与学习等,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忠诚度的本地化人才队伍,助力企业在差异化的经营环境中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