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欧佩克增产,沙特与俄罗斯的“维也纳联盟”还能持续?
专家论坛

欧佩克增产,沙特与俄罗斯的“维也纳联盟”还能持续?

2018/6/27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8-06-26]
  尽管欧佩克决定在下半年开始小幅增产,但以沙特和俄罗斯领衔的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之间的“维也纳联盟”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调节器”。
  6月22日,全球能源界瞩目的2018年欧佩克会议即第174届欧佩克大会(第174次普通欧佩克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与以往相比,本次欧佩克会议尤其引人注目,主要原因是本次会议上,欧佩克可能将终止(或暂时终止)已经执行一年半(自2016年年底以来)的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达成的“减产协议”,决定适度上调石油产量,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
  由于本次会议要实现从“适度减产”到“适度增产”的政策性转变,加上近年来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达成减产协议的“维也纳联盟”影响力与日俱增(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数次参加在维也纳的欧佩克会议,故称为“维也纳联盟”),此次欧佩克会议还是引发全球各主要石油消费国和业界的重点关注。
  很多人不禁要问,减产协议在未来还有生命力吗?本次欧佩克会议到底能增加多少产量?国际油价下一步的走势如何?笔者在此做一简单分析。
  沙特与俄罗斯的“维也纳联盟”有其内在生命力,是对现有国际石油合作机制和全球能源治理的有效补充。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催生了一项新的国际石油合作机制:即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通过达成“联合减产协议”来控制全球石油产量的“泛滥”,从而达到稳定油价的目的。面对石油市场的寒冬,沙特和俄罗斯可谓“一拍即合”,在2016年10月召开的中国杭州G20峰会期间,两国元首就“联手减产”达成共识。2017年1月,减产协议生效,欧佩克国家减产120万桶/日,非欧佩克国家减产60万桶/日,合计减产180万桶/日,国际石油市场开始转暖,油价进入持续稳定回升通道。2017年11月,沙特和俄罗斯再次达成协议,将减产协议有效期延长一年至2018年年底。
  双方确实从减产协议中尝到了甜头。就在今年3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曾表示,沙特和俄罗斯正考虑签订一份期限为10年至20年的原油减产长期协议,以达到调控全球原油供应、稳定原油价格的目标。如果长期协议顺利签署,那么,基于沙特和俄罗斯的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之间的短期“减产协议”将向长期“减产合作联盟”转变,这将实质性改变现有的国际石油合作机制和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格局。
  而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传出了欧佩克决定从7月1日起增加石油产量的决定,改变了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近年来执行的减产策略,沙特和俄罗斯能否按照设想如期签订长期的减产协议,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但是,历史上看,国际油价是呈周期性动态变化的,在油价持续低迷的周期,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通过联合和联盟,有效降低石油产量水平,以达到减少供应、提振价格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作为供给侧一方的理性选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此次欧佩克会议决定增产,既有美国在背后“发力”的影子,也有欧佩克发挥自身力量平抑油价再次“过高”的合理考量。截至目前,尚未得知此次欧佩克会议决定到底增加多少产量。公开的信息渠道显示,沙特希望增产100万桶/日,但遭到一些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的反对,比如伊朗起先表示反对增产,后来似乎做出了妥协。综合研判来看,预计此次增产的幅度在60万桶/日左右。笔者注意到,此次维也纳会议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两发推文,要求欧佩克增加产量供应。
  按理说,增产后油价应声下降会抑制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积极性,可能会降低美国页岩油产量和利润空间。但是,美国当前总体上还是希望国际油价维持在一个适度并“略微偏低”的水平,一方面是通过较低的石油消费和使用成本提振美国的制造业和“再工业化”;另一方面是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考虑到恢复并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可能导致伊朗的石油生产和出口量“骤减”,美国希望欧佩克增产也是出于保持全球石油总体供应稳定的考虑;再者,美国持续实施对俄制裁的情况下,遏制油价上升等于变相打击俄罗斯这一油气出口大国,阻止俄罗斯享受油价上升带来的“红利”。
  当然,抑制油价不合理的“过快”上升本身也是欧佩克作为全球唯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长期以来的职责和策略之一。而且,个别欧佩克成员国当前已出现原油生产供应减少的问题,比如委内瑞拉,由于国内经济持续恶化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原因,该国石油生产和出口已较正常状况减少50万桶/日左右。这导致了欧佩克整体产量低于预期水平,而随着全球经济稳健复苏带来的对原油需求的增加,国际社会对于欧佩克提高原油产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欧佩克“顺势而为”增加产量的重要原因。
  长期而言,55美元/桶至65美元/桶的油价区间能够保障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均衡性”油价。预计到7月1日欧佩克正式实施增产计划后,国际油价将会经历一个震荡下行的周期。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和判断,下半年和明年的布伦特平均实现价格预计在60美元/桶上下,这是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均衡性”价格。于中国、美国、印度、欧盟等石油消费主体而言,均衡性价格意味着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能源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较低成本的能源供应是目前各主要经济体的基本诉求;于俄罗斯、沙特、伊朗等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而言,高油价固然一时可以带来更多出口收入,但长期高企的油价意味着石油将更快地被其他综合成本低廉的能源品种所替代,持续的高油价于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言无异于“自掘坟墓”;而且对于石油公司或石油服务公司而言,60美元/桶左右的价格水平也能保证油公司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服务公司应有的服务合同收入。
  笔者的个人判断是,未来,当油价高过80美元/桶时,欧佩克将会启动“增产模式”,通过释放剩余产能而拉低油价;当油价跌破60美元/桶同时,欧佩克将启动“减产模式”,而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之间的“减产协议”亦会得到有效实施,这使得“维也纳联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然,受地缘政治突发事件或金融属性的影响,也不能排除油价“乱窜”的可能性。比如,如果伊朗也学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中东地缘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的话,那国际油价不排除在5月份冲破80美元/桶的关口后,再次突破80美元/桶,直奔9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而去的可能性。
  总之,尽管欧佩克决定在下半年开始小幅增产,但以沙特和俄罗斯领衔的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之间的“维也纳联盟”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调节器”,就像美国页岩油产量目前已成为全球石油市场新的调节器一样,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影响甚至决定国际油价走向的新力量。(作者为能源战略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