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解读之三
政策法规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解读之三

2012/5/16 9:56:0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uot;千军万马战金山"的大会战局面,指挥部也借此大大减轻负担,可以集中精力抓工程建设。这种做法,在全国其他地方是没有的。1975年8月国务院召开的金山现场会议,突出介绍了这个经验。

  第二期工程新建20万吨聚酯装置,原油利用率由30%提高到43%,共需投资23亿多元。当时国家开始实行投资体制改革,基本建设项目由拨款改为贷款,企业要承担还贷风险。贷款要有资本金,市里设法筹集了两亿元存在市财政局备用。当年两亿元可不是小数字。在最后审定项目时,要首先落实资本金。财政部长王丙乾不相信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的承诺,直接找了市委书记陈国栋核实表态。当时我正在北京参加全国计划会议,国栋同志半夜里给我打电话,问资金落实情况,我如实报告,他放心了,并向财政部表态承诺,这才最后定了下来。因为是贷款,要还贷,这就促使了现场建设改变"吃大锅饭"做法,注意经济核算,降低建设成本。这在当年,在全国都是带头"吃螃蟹"的。

  第三期工程是建设30万吨乙烯。1978年国家决定引进的26个特大型成套技术设备中有4套各30万吨乙烯装置,一套安排在大庆,一套安排山东的胜利油田,还有两套先存放在南京,具体地点没有定。因为厂址未定,辽宁、河北、天津、上海等省市都想争取到其中的一套。1983年5月的一个晚上,时任国务院领导同志找康世恩、李人俊、陈锦华、张万欣汇报石化总公司筹办情况,我在汇报后提出,南京的两套乙烯装置需要把调出的一套定下来。时任国务院领导同志问我的意见,我说从建设的条件讲,在上海金山扩建,基础好,可以早日发挥效应。时任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我的建议,决定调到上海建设。他还譬如说,这好比悬挂在房梁上的一块肉,大家都盯着,早点取下来,各方就心定了。安排在上海,需要投资60多亿元,怎么办?时任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芮杏文(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时任上海市长)和我当面交代,要石化总公司自筹资金建设并负责还贷。接着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石化总厂发行企业债券和用汇额度。我找了日本兴业银行行长池浦喜三郎,请他协助筹款,他找了十几家外国银行组成贷款银团,及时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在当时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一项改革。在实施中,还推行了审批权下放等改革措施,提高了建设工作效率。

  第四期工程也是在这个新背景下推进的。经过改建、扩建,四期工程完成后,上海石化形成原油综合加工能力880万吨、乙烯85万吨、合纤原料及纤维115万吨、合成树脂91万吨。上海石化总厂特大型企业的框架由此形成。

  上海石化在建成30万吨乙烯以后,深感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酝酿深化改革、组建股份制公司,上市经营。当时,我任国家体改委主任,积极支持上海石化改制上市,并委托刘鸿儒副主任和洪虎同志到金山现场研究,指导改制工作。1993年6月,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第一批上市的9家企业之一,先后在香港发行H股股票,在上海证交所发行A股,挂牌上市。在改制股份制以后,上海石化实行政企分开,市政府成立金山区,接过市政服务业务。上海石化开始了全新的一页。

  回顾上海石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改革始终是发展的动力。今天,客观情况改变了,需要有新的探索,新的突破,譬如同上海市和金山区的合作问题,就需要研究新的思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共同改革,共同发展。基铭同志刚才讲的,要同上海化工区统筹规划、深度优化组合,都是大文章,都需要用改革精神把发展规划进行优化配置,积极、主动地向石化集团公司提出建议,争取领导和支持,使改革与发展形成新的良性互动。

  四、加快建设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实现创新发展

  新的40年,上海石化的发展要有新思路。国内国外凡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大体上都有三大块业务,第一块是日常运营,第二块是常规发展,第三块是创新发展。这三大块业务,必须统筹运作,协调运行,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你看柯达,130多年历史,长期位居世界胶片业的龙头老大,数码技术本来是柯达开发的,但是它怕数码技术影响传统市场,压住不改,结果被日本人抢过去了。现在日本人的家电业也保守了,松下、索尼等都巨额亏损,原因也是观念保守,不肯改革,怕影响它的传统市场,现在被苹果、三星打败了。像上海石化这样的大企业,既要重视常规发展,把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又一定要重视创新,要发展、改革、创新相互联动,形成有效的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日常运营是基础,是立足点,生产要搞好,经营要搞好,销售要搞好,一定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大意,特别是安全生产,这一块不搞好,其他都谈不上。第二块是常规发展,集团公司已批准七期工程开工,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一定要注意创新,要提高技术含量,要生产新品种。譬如说聚烯烃塑料,现在各大石化企业都大批量生产,但产品基本上是大路货,而且品种重复,亟需要开发新的牌号。燕山石化公司王永健对我说,他们同山东合作,开发了超强聚乙烯,我看了样品,类似皮革,手感、外观都非常好,可以制作服装、鞋帽、汽车装饰、家具、高档建筑材料等各种用品,这比通用的薄膜,价值要高很多。这就是创新发展。上海石化一定要重视创新发展。

  今年5月28日,中央政治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调核心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这个事情本来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是进展并不理想,企业作为创新的核心效果不显著。上一次我跟基铭来的时候,跟你们班子特别讲到这项工作。刚才龚兆源也说到了这个问题。企业如果不重视创新,你就没有新的东西,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碳纤维为例,30年前我就在华东纺织工学院看过试验,以后多年没有突破性进展。现在有指望了,上海石化的年产1500吨碳纤维后年可以投产,实在是个大好消息,让人听了高兴。

  上海石化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快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研发新型纤维材料,要像把化纤产量由少变多那样,发挥领先、示范作用,当好企业创新的排头兵。现在中国已年产3350多万吨化纤,但一些高档的、功能性、差别化的纤维仍然要依赖进口,去年的进口数量达到85万吨,价格大大高于普通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是基础材料,用途广泛,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上海石化要强化专业机构、汇集人才,搞好规划,选好项目,逐个落实。上海石化的资源和领导精力,要向创新领域倾斜,要在自身搞好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影响和带动整个化纤行业。要像美国杜邦公司那样重视研发工作,重视市场开拓,重视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

  一个是搞好日常运营,一个是安排好常规发展,一个是组织好创新发展,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上海石化一定会在新的40年里,继续走在中国石化工业的前列,继续为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