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释放出哪些信号?
政策法规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释放出哪些信号?

2022/4/1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4-12]
  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后,能源转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能源界对氢能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国内学术团体和能源行业围绕氢能的发展问题也开展了系列研究和讨论,多数省份出台了地方氢能发展规划,发展氢能积极性甚高。在此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出台全国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对地方的氢能发展进行有效指导和统筹,以促进全国氢能产业的良性发展。《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台的。《规划》出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规划》立足我国氢能发展现状与形势,就氢能在未来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氢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支撑氢能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示范工程、制度保障以及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对我国氢能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规划和部署安排,从时间和空间布局上勾勒出了我国氢能的发展蓝图。氢气目前在我国主要是作为化工原料身份出现在工业应用领域,能源应用较少。氢气由原料转向能源,意味着角色定位大转折。既然是大的转折,其身份转变之后,必然面对有关认识、技术、商业化条件、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缺失。若要大发展,必然需要补齐短板填补空白。《规划》的出台系统回答了这些关键核心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短板和空白之类的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时间,但《规划》已经提及。《规划》的出台有利于统一氢能发展认识,有利于促进氢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形成。
  仔细梳理《规划》内容可以发现,《规划》就氢能发展最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均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和阐释,可以将其简称“五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规划》从国家能源体系和产业两个方面系统回答了这个问题。《规划》认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来自可再生能源,具有储能方面的技术优势,可在多元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影响。未来国家能源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任务,氢能可在交通及工业等领域有大量应用,从而有效替代高碳能源,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载体。从能源产业发展上看,氢能目前作为能源仅处于发展的初期,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氢能就是未来重要的选择,这一定位为未来能源行业转型决策指出了重要方向。
  二是明确了氢能的发展目标。《规划》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给出了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重要节点的氢能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这一时期氢的供应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需求方面则提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到2030年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明显提升。按照《规划》的安排,氢能发展需要10到15年的发展周期。
  三是明确了氢能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关于氢能发展思路主要围绕氢能产业链的培育和成长主线展开。首先是建立氢能创新发展体系。从发展角度看,氢气由原料向能源角色转变需要建立在产业链形成和成熟基础上。《规划》提出持续提升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着力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培养氢能产业专业人才以及开展国际合作,旨在为氢能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创造发展的条件的同时注重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按照产供储销主线,提出合理布局制氢设施、构建储运体系以及统筹规划加氢网络的思路,旨在打造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硬件体系。
  四是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发展思路明确之后,接下来的发展逻辑应该是推动氢能产业的具体实施和落地,《规划》关于示范工程安排和部署就顺应了这一逻辑。《规划》在考虑氢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的四个方面的重点。重点折射出通过示范应用逐步推动规模化发展,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轮廓和方向。
  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是发展重点,具体的应用领域由重型车辆逐渐向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推进,逐渐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之后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提升应用层次。关于储能示范,基于氢储能的技术特性,《规划》提出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旨在发挥氢能技术优势,形成与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力系统储能体系,支撑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有重大影响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电示范方面,《规划》提出按照因地制宜思路建设一批氢燃料电池与分布式发电、备用电源、以热电联供为主的能源综合利用等有机结合的示范项目。工业领域的氢替代主要强调绿氢在冶金、化工、煤制油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五是明确了氢能发展保障措施。目标、思路和路径明确之后,氢能产业链的培育和成长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实施举措。氢能源的发展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发展和成长过程必然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必定需要做大量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为产业发展护航。对此《规划》从政策以及组织实施两个方面给予了部署和安排。政策制度方面针对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短板,强调了完善氢能政策体系、出台相关标准以及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这些都是目前推动氢能产业化所必需的举措;组织实施方面考虑到氢能发展涉及面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结合发展路径的设计,提出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的推进和扶持、加强宣传引导和督导评估等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作为指导我国氢能发展的系统性文件,系统剖析了氢能发展现状,就氢能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定位、目标、发展思路以及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给予了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发展信心。《规划》的出台为氢能的发展树立了行动指南,有利于引导氢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助力国家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罗佐县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