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011年11月27日]11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来访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共同签署了《关于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增供天然气的协议》,根据协议,土库曼斯坦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输往中国的天然气每年将增加250亿立方米,年总量达到650亿立方米。加上已经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的协议,我国通过天然气管道从中亚三国进口的天然气每年将达到800亿立方米。24日,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过中亚天然气">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市场  >  进口天然气多元化见成效 引进资源需尽快改革定价机制
石油石化市场

进口天然气多元化见成效 引进资源需尽快改革定价机制

2011/11/30 8:52:1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新华网北京2011年11月27日]11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来访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共同签署了《关于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增供天然气的协议》,根据协议,土库曼斯坦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输往中国的天然气每年将增加250亿立方米,年总量达到650亿立方米。加上已经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的协议,我国通过天然气管道从中亚三国进口的天然气每年将达到800亿立方米。24日,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的漫漫征途,终于抵达八千公里之外的珠三角,为那儿的工业和居民奉上了清洁和高效的能源。

  中亚紧抓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天然气市场,实现其能源出口多元化的目的,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中亚的战略转变已经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产生了影响。在土库曼斯坦增加向中国供气的协议签署后,这种影响有望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深入和液化天然气进口的增加,中国的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

  另一方面,不管是来自中亚的天然气还是以后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它们最终要千里迢迢通过管道输向中国,被中国的居民和工业所消费。然而,按照国际价格购买的高价进口天然气与政府定价下的低价国产气产生了突出的矛盾。中国石油表示,这种价格上的矛盾不利于我国天然气的进口。业内专家也表示,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必须要进行理顺和改革。

  进口气日益多元化中亚成重要来源供应紧张趋势逐步缓解

  直到二十世纪末为止,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一直相对缓慢,天然气供应与消费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微乎其微。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节能减排任务加重,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天然气产量由2001年的303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96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13.5%;消费量由2001年的274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09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16.1%。

  按照计划,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4%提高至"十二五"末的8%。尽管如此,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还是严重偏低,而这个数值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是24.1%,即使在亚洲也达到11.2%。

  另一方面,自2006年开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天然气产量,出现持续的供不应求局面,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气需求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量可能超过200亿立方米。而从"十一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情况来看,年均增量基本在100亿立方米之下,要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只能通过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来解决。

  自2006年我国成为天然气进口国以来,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2010年我国引进境外天然气166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10%。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左右,到"十三五"末将达到50%左右。

  随着我国天然气进口比重的增大,供应渠道的安全性也就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投入巨资加紧构建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这其中,通过西北通道引进中亚、俄罗斯等国的管道天然气将是未来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来源。

  就在中俄"马拉松式"的天然气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我国与中亚三国的天然气合作取得了突破,中亚尤其是土库曼斯坦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境外气源,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也为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24日,我国已累计接输土库曼斯坦管道天然气175亿立方米,为我国同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以上,在弥补国内产能不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还不断通过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统计,今年前10月,我国进口天然气约合250亿立方米,同比大幅增长86.5%,包括从中亚进口天然气123亿立方米,以及从也门、马来西亚、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127亿立方米的LNG。

  在我国不断增加进口天然气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的利用潜力,努力增加国内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这将有效地缓解我国天然气的供应紧张局势,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11月24日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显示,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已达到32万亿方,比2003-2007年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长49%和45%。天然气年探明地质储量保持了"十五"以来高速增长态势,20年可累计探明10万亿方以上,年均6000多亿方。

  中国与中亚实现"合作共赢"成功经验值得俄罗斯借鉴

  根据中国石油的预测,到2015年,每年800亿立方米的中亚三国天然气将会如数输向中国,届时我国天然气体需求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中亚三国的天然气进口量相当于我国消费量的30%左右。

  中亚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境外气源有着两大有利因素的支撑:一方面,随着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迫切要求通过进口方式来满足国内需求,而中亚地区油气储量丰富,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中亚是我国较好的能源来源地;另一方面,我国出于能源安全考虑而实施的进口多元化战略也与中亚国家正在谋求的出口多元化不谋而合。

  中国-中亚天然气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为中国打开了天然气多元化进口渠道,也为中亚三国拓展出口渠道,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性打开了一条"东方之路"。

  中亚油气资源丰富,据英国石油发布的《2011世界能源统计》显示,土库曼斯坦已探明可采储量为8.0万亿立方米,排在世界第4位,仅次于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占世界总量的4.3%。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各有1.8万亿立方米和1.6万亿立方米的储量。这三个国家2010年天然气总产量达到1200多亿立方米,相比于已经开采多年的中东地区,中亚天然气开发的潜力显然更大。

  作为前苏联国家,中亚三国的油气管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俄罗斯控制,其出口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严重制约了本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因此,中亚国家纷纷开始采取"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以求逐步摆脱俄罗斯的控制,拓展国内资源出口渠道。因此,2009年底通气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成为中亚开拓多元化出口的一个重要桥头堡。

  然而,这对俄罗斯而言显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这种不安的情绪从俄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梅德韦杰夫此前质疑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一事中就可见一斑。

  俄罗斯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一方面,中亚各国正在努力摆脱对俄的依赖性,寻求通过与中国、美国等天然气消费大国的合作获得独立的资源大国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中亚增加向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无形之中会挤占俄罗斯天然气未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也会影响俄罗斯未来开发中国市场的机遇。

  我国能源战略问题专家夏义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毕竟俄罗斯一直视中亚国家为其利益区,它们与中国加强了能源方面的合作,俄罗斯能不担忧吗?"

  此前,俄罗斯在谈判中的底气更多是靠欧洲需求的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天然气需求也持续增长,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之后,各国核能发展规划有所缩减,天然气的依赖性势必将继续走高。同时,今年以来的中东动荡局势令以中东、北非为主要进口气源的欧洲受到严重影响,欧洲国家不得不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尽管如此,对俄罗斯而言,出口多元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欧洲天然气市场已经成熟,过多依赖欧洲市场最终不利于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俄罗斯也需要寻求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并且需求增长迅速的市场。

  夏义善说,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必须是"互利共赢"的,需要从长远、全局和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在前一阶段,中俄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已经有所减少,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谈判归根到底是一个双方共同让步的谈判,"双方最终会达成一致协议的"。

  对俄罗斯而言,与中国合作能够拓展其天然气的出口渠道,提高其在欧洲市场及其他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对中国而言,与俄罗斯合作能够获得稳定的天然气资源输入,为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销售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中亚的天然气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局面值得俄罗斯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俄罗斯尽快做出决策。同时,也向俄罗斯说明了两个事实:一是中国天然气市场潜力巨大;二是虽然中国有一定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但由于中国需求主要位于东部和沿海,从中亚、俄罗斯等国管道引进天然气的运输成本较高,并且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中国无法承受与欧洲市场相当的天然气价格。

  高价进口气按政府定价销售矛盾突出理顺和价改是趋势

  在我国天然气进口战略上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购买的进口天然气却要以政府定价在国内销售,给天然气进口和销售企业将造成成本重压。而且,随着我国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这种压力还会不断增大。今年前10月,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增86.5%,这一增幅还会随着管道和LNG接收站的投入运行而继续提高。相比于其他世界主要天然气进口国,我国在天然气的进口上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

  一是,进口成本的压力。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主要依靠西北陆上天然气管道输送和从海上通道进口船运LNG。从管道气来看,我国距中亚、俄罗斯等主要天然气资源地的距离要远于欧洲国家,距离更远意味着管输成本更高,在相同出厂价的情况下,天然气到达国内目标市场的成本要高于欧洲。比如,欧洲市场即使距离土库曼斯坦最远的比利时和英国,其运输距离也要比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到我国目标市场的运输距离短得多。从船运LNG来看,亚太地区LNG贸易价一直就是全球最高的,这一价格今后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地区需求飞速增长的支撑。以从卡塔尔进口的LNG为例,今年5月发到中国的LNG到岸价为15.0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同期发往英国的LNG到岸价则为8.9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二是,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低价压力。目前,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通常采取与原油或石油产品价格挂钩的方式,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规则协商谈判商定。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国内陆上天然气出厂价格实施政府指导价,尽管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国家三次调整了天然气出厂基准价,但目前的价格水平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2011年8月份的数据来看,我国同期居民用气含税价格是2.10元/立方米,工业用气价格还要更低。而在天然气主要依靠进口的日本,这一价格为12.96元/立方米;在欧洲国家中,以目前的汇率计算,英国是5.67元/立方米;即使是在近年来因页岩气发展而令国内天然气大幅降价的美国,这一价格也达到3.59元/立方米。

  即使从可替代能源的角度来看,我国天然气价格也是过低的。由于近年来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国内天然气出厂价仅相当于等热值原油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价格信号的扭曲,导致各地纷纷上马油改气工程,争上以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高能耗化工项目,加剧了天然气的供求矛盾。

  这种价格过低的压力也明显表现在进口的中亚天然气上。根据我国与中亚三国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管道气的到岸完税价在2.6元/立方米左右,而目前按照政府规定国内管道气出厂价仅为1.15元/立方米,比进口气的价格低了不止一倍。这意味着,我国从中亚每进口1立方米的天然气,就至少要承受1元多的损失,每年进口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要承受的损失就将会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一旦中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俄罗斯将通过东线和西线每年向中国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样一来,进口天然气所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

  由此来看,要缓解上述两方面的压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理顺供需关系,天然气定价体系的改革就势在必行。据悉,发改委的居民用气阶梯定价方案目前正在酝酿中,考虑到国内通胀压力和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天然气价格改革将采取渐进式方式逐步向市场化靠拢。

  业内专家表示,预计未来天然气价格的改革方向将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逐步增强与可替代能源的相关性,以保持管道天然气与石油、LNG等可替代能源的竞争优势,缓解不合理的供需矛盾;二是按照天然气的供需流向形成国内天然气市场,逐步降低价格管制力度,允许不同地区根据气源成本和管输成本自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