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原油管道头衔天山,尾浸里海,全线总长2800余公里,起点是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终点在中国的阿拉山口。

2014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末站流量计显示:2013年,我国第一条跨国能源“巨龙&rdqu">

当前位置:首页  >  炼油与石化工程  >  吉林石化密织检修“防护网”
炼油与石化工程

吉林石化密织检修“防护网”

2012/7/2 9:22:4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mg width="552" height="304" alt="" src="/upload/201401/20140108093521939.jpg" />

中哈原油管道头衔天山,尾浸里海,全线总长2800余公里,起点是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终点在中国的阿拉山口。

  2014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末站流量计显示:2013年,我国第一条跨国能源“巨龙”中哈原油管道向国内输送原油1184万吨。2006年7月商业运行以来,管道累计向国内输送原油超过6360万吨。

  具有更为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是,在同一时间,中哈原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达到每年2000万吨的输油能力。2013年12月13日,中哈原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8号泵站和10号泵站建设工程通过了哈萨克斯坦国家委员会验收,它是中哈原油管道有限公司经过9年多努力使管道达到设计输油能力的标志。

  “攻”下阿拉山口流量计改造工程

  中哈原油管道达到2000万吨年输油能力是中哈两国政府规划建设这条能源战略管道的既定目标,也是集团公司对管道运营和建设的要求。管道全线增输改造从2012年实施阿拉山口末站流量计改造工程开始进入关键阶段。改造工程面临设备采购周期长、边运行边安装困难重重、跨国工程程序复杂等诸多严峻挑战。

  对此,中哈原油管道公司中方团队迎难而上,协调中标建设单位先行垫资,提前启动长周期设备的采购,为后期施工争取时间。同时采用先安装两路新流量计撬,在新体积管未到货情况下,利用旧体积管通过加装密度计的方式对两路新流量计进行标定,投产后再更换另外两路流量计撬,保证了输油的连续性。

  为使阿拉山口末站流量计改造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中方团队提前与中哈两国计量院、海关、质检部门等进行沟通,对技术方案、计量方法以及计量证书审批程序做了充分交流,于2012年12月实现了两路质量流量计商业运行。2013年2月底,4路质量流量计全部投产,9月25日EPC合同关闭。中哈原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按期达到每年2000万吨的计量能力,保障了中哈原油管道在大排量输送条件下的计量能力。

  构筑“统一战线”赢得中心“战役”

  2013年4月,中哈原油管道增输改造的中心工程8号泵站和10号泵站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开始,分别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家总包单位承建,有效工期不足8个月。

  中哈原油管道公司是在哈注册成立的中哈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天然具有“单方同意无效、单方反对有效”的决策管理机制。这一机制有利于保全资产、控制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却对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有影响。此外,在工程建设中,公司要协调两国政府部门和多方资源,工程建设的复杂性远非国内工程可比。

  在哈萨克斯坦施工现场,101公里的沙漠区和400公里的无人区,社会依托无处可寻。冬季气温可降至零下40摄氏度以下,冻土层近2.5米;进入6月,最高气温则高达40多摄氏度。春天雪化后,大段的沼泽地段十分泥泞,大型设备无法进入现场。冬季的阿拉山口更是经常刮起风中夹雪的“白毛风”,风力最强时可达10级。

  8号泵站由哈方承包商KSS建设。为有效落实中方要求的建设进度,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高管人员多次约见KSS高层人员进行协商,与中哈管道公司一起要求承包商增大资源投入,加快工程进展。此后,KSS充分发挥本地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倒班制和多点施工措施,有效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