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报2011年9月5日]截至目前,吐哈油田已取得国家专利36项、国际专利3项的气举技术,在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市场大放异彩。而在十几年前,我国使用的气举工具只能从国外购买。在不到20年时间里,科研技术人员经历了哪些艰苦努力--
截至今年8月,"吐哈气举"技术服务领域已覆盖到目前常见的所有油管尺寸和多种类型油气藏。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机械所所长伍正华说:"从依">
当前位置:首页  >  炼油与石化工程  >  吐哈油田:从“进口”到“出口”的飞跃
炼油与石化工程

吐哈油田:从“进口”到“出口”的飞跃

2011/9/7 9:34:3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11年9月5日]截至目前,吐哈油田已取得国家专利36项、国际专利3项的气举技术,在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市场大放异彩。而在十几年前,我国使用的气举工具只能从国外购买。在不到20年时间里,科研技术人员经历了哪些艰苦努力--
  截至今年8月,"吐哈气举"技术服务领域已覆盖到目前常见的所有油管尺寸和多种类型油气藏。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机械所所长伍正华说:"从依靠进口到全部国产化,自主研发的吐哈气举工具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输血"起步--气举漂洋过海落户吐哈
  1989年,火焰山麓台参一井喷出油流,很快在吐鲁番盆地"引燃"吐哈石油会战。但是,低压、低渗和低孔隙度的"三低"特性,拖住了快速建设产能的脚步。寻找高效开发之策,成为吐哈石油人首要之举。
  吐哈油田有油也有气,而且伴生气含量相对较高。在技术筛选中,油田开发者围绕这一有利因素,决定开发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的气举采油技术。
  气举采油是舶来品。从1797年德国矿业工程师CarlLoscher试验应用压缩气体举升液体开始起步,气举技术已经发展了200年。即便是从1846年宾夕法尼亚州首次应用空气从油井中成功举升石油算起,在油田现场的应用也有100多年了。
  吐哈石油会战之初,气举采油技术在国内处于试验阶段,无规模应用的成功先例。于是,吐哈油田只能从国外购买工具。
  1992年,首批11套气举工具行程几千公里,漂洋过海落户吐哈。
  "造血"立身--生根发芽支撑规模应用
  然而,漂洋过海的洋工具水土不服。国外通用的"双管气举"井下管柱复杂,工艺流程烦琐,无法适应吐哈盆地油藏特点。
  "吐哈气举"的创新,从引进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承担项目引进开发任务的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提前展开技术攻关,将"双管气举"改进为"单管气举",不但使新工具落地生根,而且大幅度降低了采油成本。1993年,首批气举工具全部投入现场应用,口口井获成功,平均单井日产提高到40吨以上。
  试验成功后,吐哈油田决定规模应用气举采油工艺。可是,进口工具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若全部购买国外工具,漫长的维修周期势必制约油田高效开发。
  "输血只能救急,造血才会养生。"气举采油工具国产化技术攻关很快在吐哈油田展开,并纳入中国石油重点科研项目。
  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雷宇,当时还是一名刚走进油田的技术员。技术攻关的那些日子里,雷宇和他的同事们把宿舍当成设计室,没日没夜地忙碌,经常是讨论研究到深更半夜。有时,他还在梦中找到灵感,翻身下床就在图纸上描绘。
  国产气举工具在一次次改进中逐渐"显山露水"。一年后,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气举采油井下工具全部实现自制,单井成本降低85%。
  1995年,吐哈盆地气举采油走进规模应用时代。这个油田先后建成鄯善、丘陵气举采油区,为高效开发找到"助跑器"。截至2000年,气举技术在吐哈累计应用300多井次,平均单井增产超过一倍,为300万吨新油田在西部快速崛起提供了技术支撑。
  "献血"出国--创新发展服务国际市场
  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吐哈油田气举采油规模逐渐萎缩。"吐哈气举"路在何方?气举技术人员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气举采油,外国人搞了100多年。年轻的"吐哈气举"靠啥走出去?气举人回答:"靠创新。"
  10余年来,吐哈气举技术从单一技术向序列化综合技术发展,形成一整套的从气举采油方案、配套工具设备研发到现场技术服务各个环节的气举采油配套技术。
  在气举工具上,"吐哈气举"研制出与外径60.3毫米、73.0毫米、88.9毫米和114毫米油管相匹配的五大类48种98个规格尺寸的系列井下气举工具,涵盖所有油井规范。
  在适应井况上,"吐哈气举"从浅井、直井,向斜井、深井和复杂井延伸,可满足高含硫、高含二氧化碳和高矿化度等复杂井采油,工作承压最高可达100兆帕。
  截至目前,"吐哈气举"已取得国家专利36项、国际专利3项,形成系列特色技术。技术创新增强了技术实力,帮助"吐哈气举"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广泛开展技术服务。2001年以来,"吐哈气举"先后进入哈萨克斯坦、苏丹和伊朗等国际市场,海外市场收入已上升到全部经营收入的95%以上。
  "吐哈气举",从海外漂洋而来,又漂洋而去。从"输血"、"造血"到"献血",在两次技术飞跃的背后,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依靠自主创新趟出的一条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