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炼油与石化工程  >  长炼油品处新技术二次开发树“低碳”标杆
炼油与石化工程

长炼油品处新技术二次开发树“低碳”标杆

2010/5/1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0年5月10日]  5月7日,长炼油品处火炬大班长隋宝良像往常一样,将新型干式气柜入口新增水洗罐内含硫清洗液更换为新鲜水,这标志着干式气柜新设备的二次开发项目,经一年平稳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所谓二次开发是指在消化、吸收新技术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完善性技术改造,使投用的新技术设备能够发挥最大功效。长炼油品处近年来先后对火炬、硫化氢密闭分液和油气回收等大型新技术装置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既节能又环保的目标,树立起“低碳”标杆。
  长炼投资1300多万元的2万立方米干式气柜,是提高火炬装置节能减排能力引进的关键设备。气柜运行后,橡胶皮膜多次出现故障,致使低压瓦斯回收受到影响。为此,长炼油品处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对自动控制系统、气压机等进行改造,装置操作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然而,气柜橡胶皮膜的可靠度仍存在不确定性。于是,他们派人去有干式气柜多年使用经验的某钢厂学习,对炼厂瓦斯气与钢厂煤气等逐一比对,反复试验,找到了影响橡胶皮膜运行的主要因素是瓦斯中硫含量偏高。经可行性设计实验后,在气柜入口新增水洗罐,解决了该难题。目前,长炼火炬装置平稳运行,低压瓦斯全部回收利用、火炬零排放,经济效益显著,去年10月中石化在全行业推广了长炼火炬的经验。
  为解决罐区轻污油中硫化氢危及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长炼油品处在五垅罐区投用了硫化氢密闭气液分离系统。该新设备运行后,操作不稳定和油罐密封不严,影响其使用效果。为此,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开发,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液位仪表,跟踪罐内液位变化,为稳定操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将油罐浮盘改造为充液密封,适应了罐壁变形的情形,有效地防止了硫化氢气体外溢。为炼制高硫原油奠定了基础。
  引进德国技术的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运行后“水土不服”。面对“洋设备”,长炼油品处成立攻关小组,记录了200余组不同状况的技术参数,进行了4项技术改进,通过分类对比优化操作,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二次开发后的装置投用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参数,平均开工率达到93.8%,彻底解决了铁路成品油装车过程中油气挥发的问题;烃类回收率达95%、苯类回收率达99%,尾气排放总烃含量小于12.5克/立方米,低于设计值25克/立方米,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该装置安全、环保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还年创效2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