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拓市场海外塑形象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2-11-27]11月23日,伊洛瓦底江畔,缅甸第四化肥厂连续安全生产两周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宁夏石化公司曾经在这里进行开车作业的员工由衷欣慰。

作为缅甸30年来首次建设运营的最大化工项目,缅甸第四化肥厂是中国石油利用自有技术和装备开展合作的海外项目。寰球工程公司建设,宁夏石">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山西省加快页岩气开发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山西省加快页岩气开发

2012/9/20 8:57:0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合作拓市场海外塑形象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2-11-27]11月23日,伊洛瓦底江畔,缅甸第四化肥厂连续安全生产两周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宁夏石化公司曾经在这里进行开车作业的员工由衷欣慰。

  作为缅甸30年来首次建设运营的最大化工项目,缅甸第四化肥厂是中国石油利用自有技术和装备开展合作的海外项目。寰球工程公司建设,宁夏石化开车,这一模式开启了中国石油海外化工项目的合作创新。

  从缅甸项目始,宁夏石化迈开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走出国门担重任

  “化工装置原始试车、开车,是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事故发生概率高、制约因素多的高风险工作。”项目总负责人、宁夏石化副总经理李汝新这样评价。2009年2月22日,宁夏石化公司与寰球工程公司签订“项目生产培训和开车合作协议”。

  2009年3月,宁夏石化缅甸项目组启动。在进行了3个月的技术资料摸底和培训教材准备后,项目组远赴缅甸,对缅甸员工开展全面培训。由于业主方管理力量较弱,宁夏石化在培训的同时还帮助缅方编制完成了操作规程、试车方案、试车计划统筹图等126份文件方案,对缅方操作人员反复培训。

  2010年4月16日,项目现场总领队、副总工程师陈彦峰带队抵达缅甸,着手“三查四定”、单试、烘炉和催化剂装填等前期准备。开车关键时刻,宁夏石化调配工艺、电气、分析等专业的一线骨干89人次,赴缅甸现场。2010年11月23日,缅甸历史上最大的化肥厂实现一次投料造粒成功。

  见证了宁夏石化的精诚合作与技术实力,2011年年初,寰球公司再次邀请宁夏石化参与越南项目开车。有了缅甸的成功经验,2012年6月22日,越南项目顺利实现一次投料成功。

  发扬精神创品牌

  缅甸和越南同属亚热带,当地气温高(40摄氏度左右),蚊虫多,居住条件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与中国北方截然不同。来自大西北的宁夏石化开车人员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奋战在开车、保运现场。

  为了保证开车进度,在最紧张的开车阶段,有的员工连续待在开车现场83小时,困了就在椅背上打个盹。开车队领队张宗华更是一个多星期守在现场,没有回过驻地。2011年春节,在装置满负荷达标运行阶段,员工们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一个繁忙的节日。

  参与缅甸项目和越南项目开车的许多员工有一个别样的称呼。“劳磨”张永华和千国良,每天爬高走低,厚厚的劳保鞋底两个月内竟被磨破了。“湿人”邓光炯、陈学平、叶章春、武占东、武晓旭,开车从一楼到九楼50多米的框架和110米高的造粒塔全靠爬楼梯进行正常操作,经常是浑身湿透;“拼命三郎”曹宁,腿部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生溃烂,依然坚持在开车现场;“铁人”姚贵元、张文生、王峰、周树林,经常30多小时连续工作不知疲倦……

  海外项目开车,培养、锻炼了一批适应国外项目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人才,宁夏石化人也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旗帜高扬在异国他乡。

  输入管理树形象

  在海外项目开车中,宁夏石化人输出技术,也输出管理,赢得尊敬。

  在缅甸,业主说“中国人有点‘傻’”。现场40摄氏度的高温,宁夏石化公司员工,工作服、安全帽、劳保鞋、耳塞和手套一样不少。而开始时,当地员工则身穿短袖T恤或衬衣,不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直接操作。

  “傻”有“傻”的道理。

  那次,由于尿素高压系统高压合成塔出料管线伴热保温不好,停车期间管线被尿素和甲铵液结晶堵塞,一名当地员工在处理管线时,管线中融化的结晶物喷出,烫伤了胳膊——从此,当地员工也开始穿上长袖衫,戴上安全帽了。

  在当地人员的眼里,宁夏石化人还有些“呆”:每一项操作严格按照规程做好书面记录,效率太低。

  在高压系统排塔的操作过程中,业主操作人员执拗地不按操作规程和操作卡操作,错误打开高压系统冲洗排放阀至氨水槽的切断阀,导致氨水槽瞬时超压。氨水槽平铺在地上的溢流管一下子竖了起来,看着朝天狂喷的尿素溶液,在场的人惊呆了……

  渐渐地,业主接受了宁夏石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