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2010年11月9日] 从1973年燕山石化引入我国第一套乙烯装置,到国产化率达78%的天津大乙烯投产,我国乙烯生产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虽然我国裂解炉技术已经和欧美不相上下,但是这些技术在全国推广十分困难。如中国石化CBL裂解炉技术还只能在中国石化系统应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裂解技术专家何细藕说。
  专家指出,国产技术推广遭遇的困难主要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我国核电比重将从4%调至5%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我国核电比重将从4%调至5%

2008/8/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报 2010年11月9日] 从1973年燕山石化引入我国第一套乙烯装置,到国产化率达78%的天津大乙烯投产,我国乙烯生产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虽然我国裂解炉技术已经和欧美不相上下,但是这些技术在全国推广十分困难。如中国石化CBL裂解炉技术还只能在中国石化系统应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裂解技术专家何细藕说。
  专家指出,国产技术推广遭遇的困难主要是观念问题,一是国内“进口优于国产”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国外厂家对我国技术不了解。
  用进口技术成为惯性行为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化工业艰难起步,当时大量使用苏联技术。
  改革开放后,我国长期使用垄断国际市场的欧美技术,五大专利商鲁姆斯、Technip、S&W、KBR、林德在国内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买技术还是买外国的好,中国乙烯裂解和分离技术至少比外国落后15年。”在第十六届全国乙烯年会上,一位德国技术代理商这样推销其代理的产品。
  事实上,目前我国乙烯技术在能耗、物耗、乙烯收率和损失率上,已经与国外技术达到相同水平。国内已研发出裂解炉与燃气轮机联合、顺序分离工艺路线、前脱丙烷分离工艺路线、前加氢分离工艺路线、分凝分馏塔CFT等新技术。
  “我国的乙烯装置裂解炉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体现为使用国产技术的装置运行周期比国外长约20天。”何细藕说。
  “国内的裂解炉规模、热效率、清焦周期、双烯收率都达到国际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离技术LECT已在武汉乙烯装置中应用,装置规模、乙烯收率、装置能耗均达到国际水平。”工程建设公司技术专家王振维说。
  “在与国外合作开发多年后,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创新,研发出先进技术。”原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总工程师王强表示,“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还固守‘进口优于国产’的老观念,使用进口技术成了企业的惯性行为。”
  走出去面临尴尬局面
  实际上,国产技术是针对我国重质原油现状研发的,比国外技术更适宜在国内使用。
  “因为原油重质化是我国原料的特点,所以我们更侧重于研究裂解重质油的技术,而国外研究的重点在轻质油。”何细藕强调。
  一位企业经理说,2007年购买了一家国外知名公司的技术,发现裂解炉的产能未能达到预期指标:“产能竟相差20%。后来我们请了国内专家改动,才满足标准。”
  专家指出,国产技术推广遭遇的困难主要是观念问题,一是国内“进口优于国产”的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国外厂家对我国技术不了解。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多样化,从简单的产品输出转变为技术、品牌、资本输出等多种形式。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秘书长赵志明表示:“尽管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乙烯行业的国产技术走出去面临尴尬的局面。”
  “我们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竞标,有的管理者甚至问‘你们是商业化公司吗’,他们对中国了解太少。”长期从事国际勘探业务的郑先生说,“在他们眼里,中国还停留在解放初期。”
  欧美的生产商对我国技术知之甚少,而拉丁美洲、非洲早被欧美先进技术分割,比如西方石油公司已拥有尼日利亚各油田的主要区块,我国公司很难进入。
  此外,非洲石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高端技术需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