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湖北生物能源实施非粮战略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湖北生物能源实施非粮战略

2008/8/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2008年7月31日] 全球能源价格大幅攀升,生物能源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这种替代能源因以农业为主要原料供给,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粮食出口贸易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动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10年前,能源与生物还是“隔行如隔山”;如今,在“经济高速增长与能源短缺”的情境下,两者以“替代能源战略”的名义“走”到了一起。
  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石油可以像粮食一样从土地中源源不断地“长”出来时,国家农业部紧急叫停:出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2015年)》,提出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任务,开发能源作物应“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湖北如何另辟路蹊?
  湖北的非粮战略
  其实,早在国家“紧急叫停”之前,湖北已着手研究以秸秆、甘薯、油菜、米糠油等非粮原料为主的生物能源的技术开发。
  甘薯,耐旱、耐瘠,已在农业部的粮食目录中被重新界定,进入保健食品行列。其单位面积能源产量高,相当于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2-3倍。今年,我省将在荆门、洪湖、宜昌三地,兴建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生物能源加工基地。   为三地提供技术支持的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负责人杨新笋称,甘薯乙醇产业化的最大难点在于稳定的原料来源。该所课题组奔赴三地实地考察,寻找符合条件的种植地点。如在荆门,当地有大量的林间空地和劳动力流失产生的抛荒地,最后确定原料甘薯60%为林间套种、约三成种在抛荒地、10%种在田间地头的种植方案,并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关于“不与粮争地”的项目验收。   目前,洪湖基地已通过环保部门评估,即将建厂;荆门、宜昌两地正在接受环评。据悉,每个加工基地至少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   地沟中提炼柴油   除了从淀粉类中提炼的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也是一大“绿色黄金”。   潲水油、地沟油重新上餐桌,令人头痛,能否让它们变废为宝?   据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介绍,去年国家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签署协议,启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三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武汉城市废弃油转化生物柴油技术示范合作项目”。   按照协议,武汉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将与意大利方面合作,由意大利提供一定的资金、设备,采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位于武汉)的技术,在汉建设生产线,把武汉地区的潲水油、地沟油等废弃油脂收集起来,通过分解、酯化,加工成为生物柴油。   目前,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开发的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技术已比较成熟,目前已建成年能力2000吨的工业性生产线,生物柴油转化率达98%,具备每年建设10万吨规模生产线的产业化条件。   原料渐成瓶颈   “现阶段中国发展生物能源的瓶颈是原料,即原料的量和价格。”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加工中心主任黄凤洪以生物柴油为例:“武汉市现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的废弃油,每年约有5至8万吨,即使实现所有废弃油100%收回制成生物柴油,其产量也与当地实际消耗相距甚远。”   正因如此,现在各地、各企业相继投资、兴建种植基地。不久前,省林业局宣布用5年的时间,在全省新建1000万亩生物能源林基地,让更多的树上“长出”柴油;同期,阳新与武汉凯迪就新能源开发系列项目签约,凯迪拟投入10亿元建全省首个生物能源开发基地,其中包括生物质能热电厂、50万亩能源林以及汽油、柴油深加工工厂等。   据了解,2006年我国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50万吨,主要原料以废油、木本油料和麻风树为主,生产公司分布河北、山东、福建、四川、海南等地。但由于概念热和建设热,导致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国际植物油价格上涨,导致利润倒挂,造成很多企业不能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甚至不能连续生产。《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7》显示,2007年1至5月,全国实际产能不到10万吨。   绿色生活小循环   “从原料供给、市场形势分析,生物能源、尤其是生物柴油适宜当‘配角’。”多年从事生物柴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黄凤洪,对将生物能源称之为传统能源替代品的说法不予认同。   他介绍,在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欧美和日本,生物能源更多的是作为能源使用的一种补充。例如日本,各地废弃油脂由环卫工人统一收集,处理制成生物柴油后,再由政府集中回购,用以环卫、园林、市政等少量公用车辆和机械使用,是一种小规模的生产、小范围的资源再利用。   “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对于生物能源的开发,不少环保人士认为,新能源的出现或许可以缓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倡导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才是长久之计。   诚然,生物能源为今天资源短缺的世界迎来了曙光,聪明的人类总是能在最危急的时刻,借助科学重新开启希望之门。可是,家园的每一块土地、每一片天空,是需要大家共同悉心爱护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靠的是双方共同付出。真的,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