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新能源的中国速度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新能源的中国速度

2007/12/1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国际油价高位震荡态势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无论是速度、规模还是潜力,均占据了世界显要的位置。
   [中国石油报2007年12月10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要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目前,可再生能源规模只有8%。
  动力——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这是国际上第五部正式的有关新能源的法律。同年2月9日,我国出台《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等问题予以明确。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足见我国对新能源发展的急迫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剧增,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备受关注。统计表明,近1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供需矛盾。积极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增强中国能源抗风险能力。目前,以小水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量仅占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专家预计今后30年里,我国新能源有望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展新能源的另一个动力是气候变化。当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趋于一致,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球光伏发电、风电等增长速度每年在20%以上;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已突破两亿千瓦。
  由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大等原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1980年至2000年,我国每生产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约60%,截至今年10月份,这个指标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值得期待的是,如果我国在2020年达到确定的新能源规划目标,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新能源替代的化石能源将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硫约3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亿吨。
  现状——朝阳产业如火如荼
  新能源正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70多家市价超过4000万美元的新能源公司。其中,壳牌、BP等国际大公司名列其中。
  在我国,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仅2006年,我国水力发电年装机容量就突破1000万千瓦;风力发电吊装完成装机容量是过去20年的总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能力已上升为世界第三位。同时,新能源正成为朝阳型的投资产业。目前有多家国外银行在我国投资新能源项目。到2007年底,我国新能源的上市企业市值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类的公司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涉及太阳能、风能、乙醇汽油等概念的上市公司超过50家,在A股市场上大都表现出较强走势。
  与此同时,国内大型石油公司积极投入到新能源开发应用中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石油就在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地热等6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到2010年,中国石油煤层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产量预计均可占到全国的40%;页岩油和油砂油产量预计占全国的20%;利用地热节约和替代煤当量预计占公司上游业务能耗总量的5%。
  中国石化和中粮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开发生产生物化工系列产品并形成规模,推动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国海洋则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海上风力发电,并期望其成为公司的另一重要能源业务。
  潜力——丰富的资源优势
  全球新能源潜力巨大,仅每年陆上太阳辐射能量就达27万亿吨标准煤,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000多倍。而世界每年技术上可获取的生物质能源的资源潜力达6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01年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一半。
  我国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资料显示,我国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00亿吨标准煤,利用率仅占十万分之一;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达2000万千瓦以上。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新能源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该领域。2004年,我国新能源发展吸引的投资,约占当年世界新能源总投资的1/5。预计今后十几年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极有可能在我国发展成为规模上千亿美元的“巨大蛋糕”。
  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和环保压力下,新能源自身的优点更加增添了其发展的“筹码”。
  专家测算,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将减少3000多万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以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为数百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解决无电问题。
  期待——争当领跑者尚待重点突破
  经过几十年研究、开发和试验,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业界专家指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认识十分必要。政府部门应认真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将发展新能源置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纳入政府能源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中,编制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制定详尽的路线图。
  更新观念,加强新能源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一个健康繁荣的市场是新能源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配额政策等,实施政府采购等措施。同时,抓紧制定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建设管理规定等,特别是上网电价的相关政策亟待制定和完善。
  科技是新能源取得突破的关键,有关各方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美国和欧洲对新能源支持力度很大,2004年仅研发领域的投入就达7亿多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研发上的投入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研发投入上亿元。但新能源要彻底摆脱当前应用中的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还急需重点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