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氢能的“新”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氢能的“新”

2024/3/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4-03-04]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早在16世纪,人类便已初次观察到了氢的存在;1766年,英国化学和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将氢气收集起来研究其性质;178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复相关实验并最终实现氢的命名。在之后数百年,氢作为一种易燃、活性强的气体,主要应用于化工等工业领域。
  随着人们对氢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氢因其具备清洁、零碳且作为多种能源转换载体的属性,在全球碳减排趋势大背景下正逐步被应用于工业以外的交通、电力、建筑等领域,成为当前全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绿电制氢、氢电耦合、氢储能、绿氢炼化、绿醇绿氨、氢贸易、氢高速、氢碳协同、氢进万家、氢能专业等新概念、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新人才塑造了氢能的“新”。
  氢能的“新”,体现在新产业和新生态。随着碳中和推进,绿电制氢、氢电耦合结合氢储能逐步成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工业领域通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制绿氢,协同石油石化、钢铁冶炼等产业,探索形成新型工业和工业低碳化;交通领域基于氢能及氢基燃料(氢基甲醇、SAF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通过燃料电池、内燃机等技术,探索发展氢动力轿车、公交车、卡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并通过氢高速等模式助力传统交通产业低碳转型,同时催生交通新经济。
  氢能的“新”,体现在新概念和新模式。目前,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战略,各国基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重点布局氢能产业链各个环节,促进了氢能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家氢能委员会预测,氢气及其衍生物将成为大宗交易对象,到2050年全球氢贸易将需要1.5万亿美元投资,我国所产氢气往东可向日韩出口、往西可向欧洲出口。在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落地、我国碳市场上线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CCER)重启背景下,绿氢与碳市场的协同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牵头的全球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减排方法学已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审批通过,填补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碳减排方法学的空白,助力开发可再生氢碳资产、氢能绿色化和规模化发展。
  氢能的“新”,体现在新专业和新人才。氢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氢能人才的巨大需求。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氢能科学工程”专业,首次将氢能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突破形成氢能“新”专业。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4所高校开设了氢能专业。同时,中国氢能联盟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探索设立氢能产业人才发展中心,通过开发氢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走出了国内氢能产业所面临的高素质、高技术、综合性技能人才匮乏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