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2-08-10]"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诗仙李白对蜀道奇崛艰险的描述。带着对目前国内热议的新型能源--页岩气的强烈好奇,记者一行绕过一条条百步九折的盘山公路,穿过一座座紧密相连的山间隧道,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位于重庆市梁平、万县和忠县三县交界的涪陵大安寨页岩气产能示范区一探究竟。

我国页岩气开发目前正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开发过程中还有哪些瓶颈亟">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我国页岩气商业之路还有多远?
储运工程

我国页岩气商业之路还有多远?

2012/8/13 9:22:4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2-08-10]"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诗仙李白对蜀道奇崛艰险的描述。带着对目前国内热议的新型能源--页岩气的强烈好奇,记者一行绕过一条条百步九折的盘山公路,穿过一座座紧密相连的山间隧道,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位于重庆市梁平、万县和忠县三县交界的涪陵大安寨页岩气产能示范区一探究竟。

  我国页岩气开发目前正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开发过程中还有哪些瓶颈亟待突破?大规模应用之路离我们还有多远?记者力图在这里找到答案。

  走进大安寨示范样本

  1981年,率先实现页岩气开采技术突破的美国,首先掀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逐渐扭转了美国石油高对外依存的能源格局。而据我国国土资源部门资料显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资源量与美国旗鼓相当,这让中国页岩气开始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大安寨示范区是中石化的首个页岩气产能建设项目,也是国内首个页岩气产能建设项目。本网记者日前走进这里,试图解密中国页岩气发展的未来之路。

  "四川盆地是整个中国页岩气资源最丰富的。所以现在中石油、中石化还有地方的民营企业以及煤层气公司都在四川进行页岩气勘探。"江汉油田副总工程师习传学告诉记者。

  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新型油气资源,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负责示范区产能建设的中石化江汉油田攻坚克难、潜心研究,5月,项目部刚刚成立。6月便迅速地在兴隆101井井场开钻第一口页岩气井--涪页2-2HF井。

  习传学略带忧心的语气介绍说,跟美国的地质条件相比我国难度大得多,从地形来看,整个四川盆地基本上是崇山峻岭,而美国、加拿大都是一马平川的海滩,所以前期投入相对来说要比我们低得多。

  据了解,由于地质情况太复杂,地层相当坚硬,每天打井的深度仅为50-60米左右,而钻头则是2-3天就需要更换一个。

  开发初期更是举步维艰,工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大安寨会战"。由于井场所属山区道路狭窄,地势陡峭,给材料运输带来了极大困难。井场距离农户家很近,不能使用炸药开山建设场地,只能全靠机械设备作业,对施工进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虽然我国资源量很丰富,但是气藏比美国埋藏深。美国在900米左右,而我们的都埋藏在2000-3000多米,无形之中又给开采增加了很大难度。

  "按照美国的技术来讲,打一口页岩气井大概需要2亿多美元,我国仅在探井阶段就大概需要八千到一个亿。我们建设这个产能示范区,也是想通过这一轮打下来能摸索降本增效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产能建设的同时也带有降低成本、摸索新的技术,提高产量的功能在里面。"习传学告诉记者。

  据介绍,首钻的涪页2-2HF井目标钻探深度为3320米,目前钻井深度1900多米。示范区计划第一批开钻6口开发评价井,除了正在钻探的涪页2-2HF和涪页3-2HF两口井,其他四口井将在8月中旬前陆续开钻,虽然目前难以预计何时能够完成开发评价,但记者在每一个工人的脸上都看到了信心满满。

  "非常规"瓶颈亟待突破

  今年3月16日,我国第一部《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出炉,规划提出,到2015年,页岩气将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年,到2020年,产量最高达到1000亿立方米。

  页岩气开发已是大势所趋,但伴随着开发的热潮,开采技术制约、环境污染、初期投入大、开发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方面仍面临争议。

  页岩气的开发,破颈之方必不可少。因为没有一套"非常规"的技术,难以擒获"潜伏"于地表之下几千米的页岩气龙。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晚、差距大。在资源评价和水平井、压裂增产开发技术等方面,尚未形成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同时,我国页岩层系时代老,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埋藏深,对开发技术要求更高。技术攻关已经成为了油田人的一块心病。

  江汉油田人一边不断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一边不断消化吸收、强化攻关。终于压裂技术国产化取得突破,由井下测试公司自主研发的页岩气泵送复合材料桥塞分段封隔(压裂)技术在斜面4-16-斜36井运用获得成功,打破了以前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目前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了60-70%,但在勘探阶段仍有很多技术,例如,油基泥浆、旋转导向还都是用的国外的工具。

  习传学激动地告诉我们说:"想要通过我们这个产能示范区建设推进技术的国产化,油基泥浆我们要国产化、工具设备我们要国产化,通过这个示范区的产能建设把国产化率尽量达到百分之百。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页岩气的开发,除了技术攻坚外,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都是勘探、开发、集输处理过程中的"伴生物"。

  我国目前勘探到的页岩气大多赋存在地下2000米至2500米,比大部分饮用水埋藏深。页岩气勘探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都还处于初探阶段,随着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排水采气井数量将逐年增多,采气净化污水逐年增加,需回注地层的污水量也将逐渐增大,污染防控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现资源开采的同时,更好的去保护环境、减少生态污染,也是产能示范区工作任务的重点。"大安寨项目开展了全方位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识别,积极做好了工程建设环境评估,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监测,打造生态工程,其中平层钻井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对环境的零污染。"HSE办公室主任周伯均告诉记者。

  商业之路还有多遥远?

  由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页岩气的产量还非常小,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勘探南方分公司首席专家胡东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末我们争取建设3-5亿的产能,可以投入开发应用。同时,我们也跟国外的一些页岩气勘探开发公司进行交流与合作,比如BP、壳牌,以提高我们勘探开发的水平和能力"。

  页岩气能否成为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后备领域,能否形成产业化规模并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作出贡献,还需解决技术、制度、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页岩气能否快速走上商业应用之路,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开采输送至千万百姓家。资源前景、单井产量、气藏规模、投资效益等问题仍需艰苦探索。

  "页岩气资源评价、储量计算和产能预测方法还需要探索,页岩气评价技术和核心工艺技术还未完全掌握,前期评价成本高,科技攻关投入大,我国南方的自然地理特点又使得土地征用成本高,地质勘探成本高、钻前工作投入大,加之气藏埋藏较深,又造成钻井、压裂等作业成本高,所以短期内大规模量产还存在较大差距。"胡东风对记者坦承。

  中国的页岩气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多少年?胡东风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时间,但他表示,有决心争取在比较短期内能够取得四川盆地的页岩油气的真正的突破,形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开发区,为国家提供更清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