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球时报》2010年8月19日]无论是从人均角度看,还是从未来前景看,中国都缺能源,也难以确保能源的供给安全、价格安全与运输安全。但是,对能源问题有清醒认识与夸大风险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当警惕的是,有些人为了一些直接的、局部的利益得失,有时会刻意夸大中国能源安全的风险。
“中国能源供给缺口很大”是最常见的夸大之处。事实上,从整体供求来看,全球能源供给与需求之">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不宜夸大中国的能源风险
储运工程

不宜夸大中国的能源风险

2010/8/23 8:57:3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人民网-《环球时报》 2010年8月19日] 无论是从人均角度看,还是从未来前景看,中国都缺能源,也难以确保能源的供给安全、价格安全与运输安全。但是,对能源问题有清醒认识与夸大风险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当警惕的是,有些人为了一些直接的、局部的利益得失,有时会刻意夸大中国能源安全的风险。
  “中国能源供给缺口很大”是最常见的夸大之处。事实上,从整体供求来看,全球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不大,甚至在某些时候是供大于求。世界能源市场总的来看还是能正常运转的。出于经济性考虑,中国油企在海外采掘的石油会卖给美国、欧洲和日本,反之亦然。过去数年中的能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本身主要不是能源供需缺口导致的,而是大规模的流动性泛滥,也就是大量资金进入石油市场投机,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普遍担忧所导致的。
  在国际市场上,许多跨国油商和金融投机势力都非常乐于渲染中国的能源威胁问题,强调中国对进口油气资源的巨大胃口将导致全球能源供求失衡。但事实上,根据《BP能源统计》,2008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仅占全球贸易量的8%,与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进口量在同一个级别上,而少于日本和美国。在过去油价持续上涨的十年间,美国的需求增长占到了全球需求增长的30%,这才是造成全球原油市场供不应求的真正原因,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需求增长与之相比都是次要因素。
  另一个常被夸大的是能源运输的安全问题。马六甲海峡真的那么重要吗?在离马六甲海峡数百海里的地方,有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可以作为替代性的运输路线,如果马六甲被封锁,那么前往中国的油轮绕行这两个海峡,由此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分摊到每桶原油上不会多于总体运输成本的10%。
  国外的能源集团和金融投机势力夸大中国的能源“威胁”和能源风险,当然有它们的目的。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在国外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国内,我们也应当对海外能源的供应和安全有一个清醒的理解,不宜过分夸大能源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严重性。
  应当看到,渲染中国的能源供给如何危险、中国的石油安全处境如何危险,以及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会不断走高等等,是有利于一些公司在海外采购能源或并购能源企业的。它们可能会有更充分的理由为获取石油而耗费不必要的成本。
  比如,2006年初,非洲某国的一个外海油田区块招标过程中,欧洲、美国的石油公司投标金额普遍在1亿美元上下,这反映了业内对该区块潜在价格和风险的普遍认知;而中国某油企的标书上则写着13亿美元的惊人数字。此事发生后不久,一位欧洲石油公司的副总裁在布鲁塞尔欧盟政策中心的一个研讨会上,向欧盟机构的官员抱怨说:“百分之几十的标金差距代表着不同投资者对同一个标的物估值的技术性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一方以10倍以上的价格来竞标的时候,我绝不相信这笔投资还能挣钱。这种做法已经根本不是在做生意了,他们显然没有成本约束和商业风险考量。”
  有人说,21世纪头十年里,美国的能源巨头绑架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应引以为戒。
  目前在某些敏感地区,比如伊朗,中国并没有因为潜在的油气资源而明显地改变外交政策。但考虑到中国与某些亚非能源输出国的特殊关系,能源问题对我整体国家形象和外交显然已经产生了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有其现实基础,需要我们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减少能源消耗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分渲染中国的能源处境如何危险,特别是要防止某些企业利用这样的渲染,在海外石油采购的过程中投入过大。(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为什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