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10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28日称,告别高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是被动的必然选择,低碳革命是“刚性革命”。“低碳”已成为新的国际竞争力。
潘家华是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发表此番讲话的。曾任联合国能源与环境顾问、多次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他指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明确的减">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潘家华:“低碳”已成为新的国际竞争力
储运工程

潘家华:“低碳”已成为新的国际竞争力

2010/10/8 8:59:3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新华社 2010年9月2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28日称,告别高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是被动的必然选择,低碳革命是“刚性革命”。“低碳”已成为新的国际竞争力。
  潘家华是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发表此番讲话的。曾任联合国能源与环境顾问、多次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他指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明确的减排或控制目标的国际背景下,无论产品或城市,要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没有低碳的标识就没有国际竞争力。
  他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因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于传统的以技术为先导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能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低碳革命是被动的和必须的。中国目前已知的石油保有量只够使用11年的时间,即使科技进步,探明量也不可能无限增加。如果不促进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保障就没有希望。
  对于低碳的定义,潘家华认为,绝对的零碳是不可能的,低碳可以是一个过程。中国的低碳转型可以通过阶段性目标来实现。风力发电在德国普及,但价格是火力发电的两倍以上。在中国,如果没有相应补贴,风能、太阳能很难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现在还需要成本相对低廉、工艺相对稳定的高碳的化石能源,为发展低碳经济累积必要的资金。
  潘家华认为,要告别高碳时代,须有权威和理性的政策设计。这个政策必须要包含低碳的指标和标准,要有明确的导向型、连续性、有效性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