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把握机遇规范管理有序落实国家部署(图)
政策法规

把握机遇规范管理有序落实国家部署(图)

2023/12/26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3-12-25]
  石化行业生命周期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
  2023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方案。作为“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央政府层面针对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的首次专项部署,该《意见》对规范有序开展我国碳足迹管理工作、有效应对欧美涉碳贸易壁垒冲击、加快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制具有政策鼓励、企业自愿、研究与标准交叉并行的特点。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这是“碳足迹”首次出现在中央政府层面的文件中。随后,2021年11月15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2年3月28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4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等,均对产品碳足迹作出要求。一方面,碳足迹评价已成为我国政府官方政策要求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我国碳足迹评价在管理体制、核算规则、评价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尚未成熟,因此上述政策文件多要求健全碳足迹标准、加强碳足迹研究、鼓励公布碳足迹数据。
  碳足迹贯穿全产业环节,对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有重要影响,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决不是靠印发政府文件就可以顺利推进的。此次《意见》的出台对碳足迹管理既是巨大机遇又存在一定挑战,尤其在核算规则、方法、技术等大量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全行业的无序参与可能会把碳足迹管理推向粗制滥造的尴尬境地。顶层设计的战略部署需要执行层面的战术落实,如何落实文件内容是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成功建立涉及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一步将社会所有产品碳足迹计算准确是不现实的。第一阶段应建立工厂到工厂(B2B)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同时搭建行业投入原料与产出产品碳足迹间的关联性和灵敏度关系;第二阶段建立重点行业级产品产业链的体系模型,并依据上下游原料和产品间的灵敏度关系构建行业平均碳足迹数据库,同时将碳足迹数据纳入产品标准指标和各级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
  二是简化话语体系,构建权威、简洁、适用的碳足迹核算规则。区分碳足迹核算研究与商业认证,将成熟的研究成果逐步在商业认证领域进行推广。从官方层面提出该领域开展商业认证的门槛要求,减少名目繁多的无用、低效标准,避免其扰乱视听。核算规则的权威性体现在科学性之中;简洁则是在研究相关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方法的简化;适用是标准和方法可切实指导从业人员如何使用,杜绝为做标准而做标准、为名义而做标准。
  三是规范碳足迹核算相关规则标准制定的管理。目前,碳足迹国际标准的原则性很强,需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具体的核算规则,这些规则的制定都要在大量实践案例基础上,才能提炼形成规范统一的方法。但在碳足迹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存在一些企业并未开展过此项业务而单纯制定标准、挤占标准立项通道的情况,设定了很多难以实施的条款和限制约束很大的方法,起不到以标准和规范指导帮助从业者开展碳足迹评价的作用。因此,在碳足迹标准立项中应加大对具有实际业绩单位的支持力度。
  四是规范碳足迹领域的科研立项。要杜绝只注重项目立项、申报、投标等前端机会的争取,轻视过程执行、结果兑现和效果检验的审核检查。科学管理科研项目的立项,杜绝重复立项、顶替立项、抄袭立项等行为,给有科研想法的首创者足够时间完成科研工作,在首创思路项目未完结期间,对相似、相近甚至相同技术路线的立项严格把关。
  五是提高从业门槛、合理控制行业规模、净化行业氛围。碳足迹作为一种以核算、计算、测算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活动,本身不会带来较大的物质产出和经济产值,甚至会对高碳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坚持碳足迹核算服务的微利性和公益性,防止其成为实体经济的负担,不宜追求过高的商业经营目标,适度控制从业人员规模,让技术人员安心踏实工作。
  (作者系中国石化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