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西南油气:擦亮“黑箱”让气藏逐渐透明
勘探与钻采工程

西南油气:擦亮“黑箱”让气藏逐渐透明

2024/5/7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4-05-06]如果地球像水晶球一样通透,是怎样一幅景象?不同地层如何展布与组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哪里有气、哪里有水、哪里有油,科研人员一目了然。
  “利用信息技术,使地下油气藏地质结构和流体流动过程及状态数字化、可视化,以三维图像呈现给决策者。”西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爽介绍,“‘透明气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只是一个无限近似的概念。”
  将“黑箱”擦拭成“灰箱”
  油气藏存于地下“黑箱”中,看不见、摸不着。勘探初期,科研人员跋山涉水,遍访区域露头剖面,将有限的地质信息加以对比、理解、猜测,将“黑箱”擦拭成“灰箱”。随后,科研人员布一张大网,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收到来自地球深部的神秘回音。钻井井筒成为射入“灰箱”的几束亮光,钻头所及之处,得到岩屑、岩芯、油气显示及电测参数,带回了地下油气藏的第一手资料。生产气井的生产动态变化则可以更直观反映地下的气水、压力等情况。
  种种客观数据资料被科研人员反复研究,逐一比对、系统分析,加以主观认识和预测,使“黑箱”表层一定深度逐渐透明。
  “透明化的核心是搞清地下地层构造格局、储集空间及流体分布情况。”赵爽说,“目前,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透明程度最高。”
  识别地下“九尺鹅肠”
  1995年,西南油气在中江构造完钻第一口探井——川泉181井,在沙溪庙组试获工业气流,从而发现了中江构造沙溪庙组气藏。之后,西南油气针对中江构造沙溪庙组先后钻探了8口井,钻遇多套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层段,却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这都与气藏透明化程度不高、针对性关键技术缺乏直接相关。
  中江沙溪庙组条带状的复杂致密窄河道气藏如同四川火锅里的九尺鹅肠,将其具体化、数字化、可视化,就像透过挨挨挤挤的城市楼群,遥望千米外低矮村居。
  以地震技术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实现地下地层构造、断层和不同岩层三维空间形态成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西南油气开始分区实施三维地震勘探。科研人员在确定河道砂体分布范围、描述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反演储集参数、落实储层非均质性及气水分布规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从岩芯到测井再到地震,点线面结合落实有利目标空间展布。”赵爽说,“但当时仅能识别厚度大于20米的储层。”
  就像外科医生识别并剥离血管、神经
  进入21世纪,高保真成像技术手段极大丰富。科研人员开展了中江地区2350平方千米三维资料连片处理和解释,进一步查清了各反射层构造形态及断裂发育情况,先后采用像素分频成像、子体空间雕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复杂致密窄河道砂岩刻画精度,初步实现了模型三维可视化。在模型的指导下,2013年中江沙溪庙组气藏实现当年突破、当年探明、当年开发。
  2015年起,中江沙溪庙组气藏进入高质量勘探阶段。科研人员采用逐步逼近的综合研究思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外形精细刻画到内幕非均质性表征,重点集成了井震一体化河道沉积层序识别、河道砂体叠置样式正演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复杂致密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与描述技术体系,气藏进一步“透明”。
  “我们解决了复杂河道形成期次划分、河道叠置样式等问题。就像外科医生可以精准识别并剥离血管、神经,我们实现了以单河道为单元的气藏精细开发目标评价,精准指导产建方案优化。”赵爽说。
  通过30多年不懈努力,中江沙溪庙组气藏透明程度逐渐提高,进入大规模滚动开发阶段,砂体钻遇率达100%,优质储层钻遇率达95%以上,流体预测精度达90%。“在同一条河道上,川泉181井产量不足1万立方米,现在打的井产量都是几十万立方米。”赵爽说,今年一季度,中江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5.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