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深层煤层气:正在崛起的能源新星
勘探与钻采工程

深层煤层气:正在崛起的能源新星

2024/1/2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4-01-24]
  华东油气延川南煤层气田W122平台。
  延川南煤层气田员工在雪中进行通球作业。
  □赵石虎刘曾勤陈新军
  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自然资源部2022年最新统计数据,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资源量约为30.0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约为12.5万亿立方米,其中,高煤阶、中煤阶、低煤阶煤层气资源结构完整,地质资源量各约占1/3。2000米以深的地质资源量为40.7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0.01万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资源在鄂尔多斯、沁水、吐哈、准噶尔、松辽、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均有分布,地质资源总量接近26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化探区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为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的1/7,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盆地。
  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
  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国家。
  美国是煤层气产业与技术的发源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圣胡安、黑勇士、粉河等盆地实现煤层气规模商业开发,2008年产量达556.71亿立方米,之后由于页岩气产业的兴起,煤层气投资和勘探开发工作量锐减,产量逐年下滑,目前年产量规模在200亿立方米左右。
  2000年,加拿大改进美国的理论技术体系,实现了煤层气商业开发,2009年产量达95亿立方米,后因多方面原因,产量持续下降,2018年降为51亿立方米左右。
  澳大利亚自2014年以来重点关注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多气共采,大幅度降低了勘探开发成本,实现单井产量大幅提升,2018年产量约393亿立方米,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煤层气最大生产国。目前,煤层气年产量超过400亿立方米,居全球首位。
  我国煤层气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主要针对15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开展评价和勘探。“六五”期间,我国首次组织开展全国瓦斯资源大调查。之后,中联煤层气公司、蓝焰煤层气公司、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等相继成立,煤层气产业发展得到极大推动。
  然而,受资源禀赋、开发理论技术等因素影响,“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缓慢。“十一五”为规模起步期,产量年平均增速达140%,“十二五”进入调整期,产量年平均增速为23.8%,“十三五”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产量年平均增速仅为7.5%,2020年产量为67亿立方米。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煤层气年产量再次提速,2021年产量77亿立方米,增速14.9%;2022年产量98亿立方米,增速27.3%;2023年产量117亿立方米,增速20.5%。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补充天然气供应的区域性气源。
  我国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复杂,煤储集层品质差、非均质性强,开发技术难度大。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新华燃气等企业重点项目支撑下,地质、钻井、压裂、排采四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不断突破,针对沁水浅层高阶煤层气、鄂尔多斯深层中高阶煤层气、准噶尔深层中低阶煤层气、四川深薄层煤层气提出了多套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方案,形成了煤层气储层测试-测井-地震精细描述技术体系、直井-定向井-多分支井-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体系、理论计算-物理模拟-施工工艺-裂缝监测储层改造技术体系、精细排采控制技术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已发现潘庄、樊庄、韩城、柳林、延川南、大吉、神府等多个煤层气田。
  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战略性突破
  深层煤层气通常指埋藏深度超过1500米的煤层气资源。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我国埋深大于1500米的深层煤层气资源量可达5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70%,中国石化油气矿权内深层煤层气资源量超7万亿立方米。
  与浅层煤层气不同,深层煤层气具有储层压力大、含气量高、游离气丰富等特点。研究表明,80%以上浅层煤层气为吸附气,含气量一般为10~20立方米/吨,深层煤层气含气量高达40立方米/吨,是浅层煤层气含气量的2~3倍,吸附气占比较低,游离气占比最高可达50%,具备高产稳产的基础。但深层煤储层地应力高、有效应力大、渗透率差,需要通过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才能有效动用,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目前,深层煤层气勘探已在多个盆地取得战略性突破,形成了增储建产的新阵地。“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在延川南区块年产煤层气4亿立方米,累计产气28.8亿立方米,实现了中-深层煤层气商业规模开发;2023年,在大牛地气田阳煤1HF井与南川区块阳2井取得了深层煤层气勘探重大突破,水平井阳煤1HF井峰值日产达10.4万立方米,6个月累计产气1373万立方米,直井阳2井峰值日产1.8万立方米,7个月累计产气253万立方米,展示了深层煤层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中国石油在鄂东大宁-吉县提交探明储量1122亿立方米,2023年产量超10亿立方米,2025年产量将达50亿立方米。中国海油在鄂东北神府区块提交探明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2023年产量超1亿立方米。
  通过系统总结深层煤层气典型井区的成藏特征与改造效果,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成果。
  第一,初步落实了不同盆地主力煤层展布与煤质特征。我国主要发育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侏罗-白垩系河流-湖泊相煤层,其中,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煤层以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等盆地为代表,为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分布面积广;侏罗-白垩系煤层以准噶尔、吐哈、塔里木盆地为代表,属河-湖相沉积环境,局部富集。此外,明确了缓慢稳定海侵背景下形成的煤层单层厚度大、煤质较好;持续快速海侵背景下形成的煤层单层厚度小、层数多、煤质好;滨湖沉积背景下形成的煤层单层厚度大、煤质一般。
  第二,建立了岩芯观测-CT扫描-测井响应煤岩类型综合评价技术、深层煤储层关键参数精细描述技术体系、煤储层吸附-游离气预测方法,明确了深层中高阶光亮-半亮煤生气量大、裂隙发育、吸附性好、含气量与游离气占比高,是优先突破方向。数据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与四川盆地中高阶煤层兰格缪尔体积为7.8~21.7立方米/吨,含气量为11.2~46.7立方米/吨,准噶尔盆地低阶煤层兰格缪尔体积为4.59~9.4立方米/吨,含气量为5.9~17立方米/吨,显著低于中高阶煤层含气量,利用水平井与大排量体积压裂改造后,单井可试获超10万立方米的峰值日产,远超浅层煤层气产量。
  第三,针对深层煤层气富含游离气的特点,提出了深层煤层气“煤岩煤质、保存条件、埋藏深度”控气机理,揭示了有利煤岩煤质(较高演化程度的低灰半亮-光亮煤)是基础,控制煤的生烃能力与储集性能;良好保存条件(构造稳定区、灰岩与泥岩顶板)是关键,有利于煤层气聚集成藏;适宜埋藏深度(临界深度以下,游离气占比增加)是保障,影响煤层气赋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深层煤层气“生烃性、储集性、保存性、含气性、可压性”一体化选区-目标-甜点评价技术,应用该技术优选了中国石化探区内深层煤层气有利区资源量超3万亿立方米。
  第四,针对煤层“高泊松比、低弹性模量”难改造、有效支撑缝延伸较短的问题,形成了以“远支撑”为核心理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有效支撑的压裂技术,逐步探索排量由12立方米/分提高到18立方米/分,提高缝内净压力,增大改造面积,提高远端铺砂浓度,单井液量由2000立方米逐步提高到10000立方米,充分延伸裂缝,同时,单井砂量由150立方米提高到1000立方米,实现远距离支撑,延川南、大牛地与南川等区块应用效果显著。
  深层煤层气增储上产仍需进一步攻关
  深层煤层气已实现单井战略突破,但是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深层煤层气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资源禀赋差异大,富集高产机理尚不明确;勘探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尚不成熟,投资回报率低,效益开发难度大;深层煤层气勘探程度低,矿权少,增扩矿权面临挑战。为推进深层煤层气的增储上产,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持续攻关:
  一是加大新区新层系新领域勘探开发力度。目前,中-高阶深层煤层气已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勘探层位为太原组8号煤。山西组5号煤储层条件与8号煤相当,中-高阶深层5号煤的勘探突破对于深层煤层气立体开发与效益增储具有重大意义,是当前的战略突破方向。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四川盆地及沁水盆地等地区的中-高阶深层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丰富,具有实现规模有效开发的资源基础,发展前景广阔。此外,我国深层低、中、高阶煤层气资源量相当,但以准噶尔、吐哈、海拉尔等盆地为代表的低阶深层煤层气尚未实现规模开发,是中国煤层气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是加强深层煤层气富集理论与“双甜点”区优选研究,加强水平井优快钻完井技术与压裂改造降本增效技术攻关,强化排采规律研究,促进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
  三是聚焦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关键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推进“中-中”深层煤层气合作,加强深层煤层气研讨交流,联合攻关不同地区不同煤阶富集高产机理研究和钻完井、压裂等关键技术。
  (作者单位: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