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重要支点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重要支点

2023/12/1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美元首近期会晤,在增信释疑、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方面达成共识,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也将为中国能源企业深化国际合作提供发展空间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3-12-08]
  ●毛若冰
  11月14~17日,习近平主席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赴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2017年以来首次出访美国。两国元首在增信释疑、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方面达成共识,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并带动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整体缓和,将为中国能源企业深化国际合作提供发展空间。
  中美元首会晤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中国和美国在增信释疑、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方面取得进展,对中美关系筑底企稳释放出积极信号。
  在指导原则方面,中美双方强调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中方强调,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美国总统拜登重申“四不一无意”承诺,指出美国乐见中国发展富裕,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在对话合作方面,中美双方决定增加高层交往,推进并启动两国在商业、经济、金融、出口管制、亚太事务、外交政策规划、联合工作组等各领域的机制性磋商,同意启动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磋商,大幅增加两国之间的直航航班。
  在全球治理方面,为配合此次中美元首会晤,中美两国在APEC峰会期间发布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启动中美“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共同推动在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取得成功,并同意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
  随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缓和将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对于推动世界经济企稳回升、协调缓解地区冲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出可预期的积极信号。既有助于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环境趋于和缓,为中国与亚太、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重点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创造有利环境;也有助于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美国商界等外国投资者发出友好信号,展现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同时,中美元首会晤也将带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迎来阶段性缓和,为中国内外发展营造可预期的正向环境。近期,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均在向中国释放缓和或合作信号。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2月初访华,并于12月7日出席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寻求对华“战略稳定性”,这是4年来首次举行的线下中欧领导人会晤。英国任命曾打造中英“黄金时代”的前首相卡梅伦为新外交大臣,卡梅伦表示,虽然卸任首相后世界已经改变,但英国政府必须与中国接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线下会见,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此后,中日韩三方时隔4年再度举行外长会,日韩方面表示,应促进各领域合作,为三国人民带来更多可视成果。澳大利亚总理时隔7年再度访华,强调不应以分歧定义澳中关系,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
  中美能源合作有广阔空间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的重要支点,油气贸易及新能源方面有合作机会。
  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着力加强合作。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中美两国宣布,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截至2022年底为3371吉瓦)增至3倍,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尽快替代煤油气发电,从而推动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达峰后实行有意义的绝对减少;重启中美能效论坛、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以深化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领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强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甲烷等所有温室气体,就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开展合作;支持双方企业、研究机构等围绕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议题开展交流合作。
  拜登政府将清洁技术视为强化美国领导力的重要领域,推动美国能源行业清洁化的趋势明显,2022年9月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计划未来10年向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3690亿美元。
  与此同时,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不仅具备承担气候治理责任的道德意义,而且具备抢占新能源发展赛道、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现实意义,我国对能源转型的态度也更趋积极,陆续发布了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的实施方案,以及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
  这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能在短期内实现实质性突破的少数领域之一,将向全球能源转型发出积极信号。同时,美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倾向于加大对CCUS、储能、能效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应用部署力度,可作为中国能源企业的重要合作对象。
  未来中美油气贸易将更具互补性。近年来,美国积极填补欧洲能源市场缺口,认识到其油气行业具备塑造地缘格局的战略价值,寻求利用全球油气市场重构的机会,扩大油气生产出口规模,提升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额,强化在国际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相关机构预测,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深入推进,石油产量快速增加,叠加本土石油消费逐渐萎缩,其将在2025年成为石油净出口国,2035年可用于出口的石油过剩资源量将达到260万桶/日,对全球石油贸易的影响力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加快天然气生产,2035年可用于出口的天然气过剩资源量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较2022年增加2100亿立方米。此外,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30年美国液化能力将达到3100亿立方米/年,届时LNG产量有望达到2700亿立方米,占全球LNG供应总量的31%。
  中国和美国同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在维护全球油气市场稳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美国将中国视为扩大油气出口规模的重要市场,双方在油气贸易方面有合作空间。
  中国能源企业应把握机遇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随着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中国能源企业推进国际化布局的宏观环境趋于和缓,应把握机遇深化国际能源合作,聚焦各方合作需求,挖掘合作潜力。
  把握中美关系缓和窗口期,增加油气贸易和新能源合作。随着北美油气产量和过剩资源量快速增加,将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全球油气供应增量长期来源,特别是天然气产业的迅猛扩张,未来大量LNG资源有待出口亚太市场,将增加中美油气贸易合作动能。
  中国能源企业应关注美国油气资源对华出口需求,在国家总体战略安排下,适时适量增加美国油气资源进口,推动与美国签署LNG长期购销协议以锁定增量资源。同时,中美两国在新能源产业前沿技术研发等领域仍具备合作可能,考虑到美国石油公司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在CCUS示范项目上处于领先地位,建议在CCUS、氢能等领域推进合作。
  捕捉中国与西方国家合作信号,挖掘能源领域合作机遇。随着油气需求长期趋于下降,西方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将更积极。
  中国能源企业可围绕特定领域加强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能源合作。基于中欧化工行业的互补性,中国能源企业可挖掘中欧化工技术合作空间,围绕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深化联合研发合作,并探索在非洲、亚太等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此外,中国能源企业还可推动与澳大利亚新签LNG合同,深化天然气领域合作。考虑到日本在氢能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积淀,中国能源企业应加强与日本的技术交流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