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以创新技术塑造绿色优势(图)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以创新技术塑造绿色优势(图)

2023/11/2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报 2023-11-20]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顾波摄
  石油工程设计公司
  国内最早开展CCUS技术、氢气管输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的公司之一,在风电、光伏等领域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已建成投产国内首条百万吨百公里二氧化碳长输管道,正开展中国首条大规模、长距离“西氢东送”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
  □杨森尹倩
  日前,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所属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顺利完成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的初步勘察工作,为工程总体设计提供了准确依据,有力保障了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的高效顺利建设。
  近年来,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稳步推进现有业务低碳化发展,统筹推进新能源和碳减排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五大类30余项相关技术。今年以来,已承揽20余项相关工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问题导向,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近日,由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勘察设计的元坝气田新建采出水资源化站项目开工建设。该工程采用“电解催化氧化+高低压反渗透+后置生化”处理工艺,可将高含硫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回用于元坝净化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把对当地水资源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新工艺将元坝气田现有采出水资源化利用工艺的流程缩短30%以上、吨水处理成本降低30%以上,并进一步减少元坝气田净化厂生产用地表水的消耗量。”该公司水热所副所长王伟介绍。
  早在2018年,该公司就在元坝气田设计建成了国内首座高含硫气田采出水资源化站,通过采出水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地表水取用量17万立方米。此次新建的采出水资源化站,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减少地表水年取用量8万立方米,并在气田水氨氮和COD高效去除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将更好地实现采出水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化处理。
  作为全国注水及水处理技术中心站站长单位,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深耕西南市场10年,先后形成了采出水微正压气提脱硫、密闭氧化脱硫、气田水高效资源化工艺等核心技术。如今,“治水有方”已成为该公司赫赫有名的金字招牌。
  聚焦前沿技术,实现节能降本增效
  在山东,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工业级、高纯二氧化碳。
  相比油气,二氧化碳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大,且保温易、保冷难。项目设计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破解难题,经过多次尝试,系统掌握了二氧化碳管输设计、建设和投运等系列核心技术,补齐了我国CCUS全链条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短板。
  自2007年以来,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结合国家碳减排与油藏开发重大需求,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石化“十条龙”等多项课题,集中优势力量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低能耗燃煤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自主开发了国内首个100万吨/年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包,主编了首部碳捕集国标《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设计标准》。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18件、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并建立了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专利体系。同时,作为集团公司CCUS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公司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该公司进一步整合现有创新平台,不断充实资源配置,发挥创新带动作用,5项技术入选集团公司CCUS技术推广名录。
  立足能源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近日,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与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签订了某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合同,实现了装机容量从百兆瓦级到吉瓦级的突破。该项目拟利用天然牧草地建设牧光互补光伏电站,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绿色转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积极拓展风力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业务,自主开发了海上风电场升压站厂址寻优、光伏电站设计优化等软件,并凭借实力承揽了集团公司首次自主设计的陆上大容量风电机组、首座海上测风塔等海陆风力发电工程。
  同时,该公司立足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要求,统筹推进绿电勘察业务。“我们参与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的项目,开创了绿氢炼化新路径;承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乃至全球的绿氢产能。”该公司电力设计所副所长王军说。
  新闻会客厅
  ■工程设计作为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设计人员不仅直接参与项目最初决策与完成验收,而且以图纸、交底和指导的方式间接影响项目具体实施。在“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设计带动工程项目节能减排,实现石油化工企业低碳转型?
  炼化工程集团科技部总经理黄孟旗:?一是聚焦“双碳”目标战略,全面梳理石油化工行业碳源现状。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捕碳、碳资源再利用及封存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专题研究,做好石化行业碳中和策略和实施路径规划,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
  二是加快推动多能耦合研究和工业示范。持续开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耦合一体化发展研究,通过工程技术集成和创新,妥善缓解新能源的波动特性和石化行业连续性生产要求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热氢风光”等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耦合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绿电、绿氢在石化行业的示范和大规模应用,推动行业减碳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引领工程建设行业的新型工业化。加强炼化工程集团“大兵团作战”和设计、采购、施工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加快推进“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交付”,实现工程建设从传统模式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智造+装配化安装”的方式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本质绿色环保的工程建设行业新型工业化之路。
  石油工程建设公司首席专家王智:“碳中和”是三端共同发力的体系,即“发电端”用风、光、水、核等非碳能源替代煤、油、气,“消费端”通过工艺流程再造,用绿电、绿氢、地热等替代煤、油、气,“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碳封存等技术,将碳固定在地表、产品或地层中。在“三端”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工程设计作为项目建设的龙头,是石油化工项目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源头。石油工程设计以中国石化“碳达峰”八大行动为指引,按照“内生转型、扩张转型、跨界转型”三举并进的路径,依托科技创新,融合数字化转型和新发展内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油气业务领域,我们以建设业务低碳化、老区优化简化、酸性气田高效开发、页岩油/气高效开发等为抓手,打牢能源资源基础。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我们坚持绿色低碳导向,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拓展地热利用、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核心技术、专项技术水平,细化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部署,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积极开展氢气制储输用、长时高效储能等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示范及产业化应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一业为主、适度多元”的业务结构,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