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记中国石油首届“感动石油人物”艾斯卡尔·艾山(图)
行业要闻

记中国石油首届“感动石油人物”艾斯卡尔·艾山(图)

2023/11/2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见义必为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3-11-20]
  艾斯卡尔·艾山正在记录装置运行参数。
  如果在一个陌生地方突遇生命垂危的陌生人,你会怎么办?
  一位维吾尔族“阿达西”(维吾尔语意为“朋友”)艾斯卡尔·艾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竭尽全力抢救!
  来自塔里木油田的石油工人艾斯卡尔·艾山做过的好事就像新疆的葡萄一样多。从碧波连天的海南,到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都镌刻着他大爱大善的足迹。见义必为已成为艾斯卡尔·艾山的一种习惯。
  二十几分钟的生死抢救
  2023年春节这天下午,艾斯卡尔·艾山正带着家人在海南三亚的一个游乐场游玩,突然听到远处有人哭喊,急忙地跑过去,这才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因溺水而昏迷的小女孩不知所措。
  当时,那个孩子的肚子鼓得像一口锅,嘴里和鼻腔里堵了很多呕吐物。艾斯卡尔·艾山立即上前为孩子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口鼻是人的呼吸之门,是生命的通道,如果不尽快疏通,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情急之下,艾斯卡尔·艾山跪在孩子身边,俯下身子,一口一口地将脏物从孩子的鼻腔里吸出来,为其疏通了生命通道。
  这场历时二十几分钟的生死抢救,可谓惊心动魄。
  在抢救进行到十几分钟时,孩子出现微弱的生命体征,但围观的人都说这是死亡之前的回光返照,说孩子没救了。围观的群众逐渐散开,孩子的父母瘫倒在地。但艾斯卡尔·艾山仍然没有放弃。
  事后,一位朋友问他:“那种情况医生一般也就抢救十几分钟,你为啥还要继续坚持?”
  艾斯卡尔·艾山说:“我没想那么多。只知道这是条人命,我一定要救她。只要孩子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救下去。”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艾斯卡尔·艾山继续跪在地上,坚持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终于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现场的人将救人视频发到网上,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默默无闻的艾斯卡尔·艾山成了“网红”。
  至今,艾斯卡尔·艾山也不知道被救的孩子家住哪里、姓甚名谁。“当看见孩子苏醒,我就悄悄离开了。”艾斯卡尔·艾山说。
  半辈子的无名英雄
  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用同事的话说:“艾斯卡尔·艾山当了半辈子的无名英雄。”说起艾斯卡尔·艾山的动人事迹,大家如数家珍。
  2003年,新疆库尔勒市——
  在春节前的一天夜里,有位正在值夜班的同事给艾斯卡尔·艾山打电话,请他帮忙买一张第二天回四川的火车票,他要看望病重的母亲。
  春节前车票紧张,艾斯卡尔·艾山在车站排了一夜的队才买到票。第二天同事来拿票并准备给车票钱时,艾斯卡尔·艾山想到同事的生活比较困难,不仅没有要车票钱,还把身上全部的1000元送给了同事。
  2019年,塔里木油田英买采油气管理区——
  当时,艾斯卡尔·艾山是驻扎在沙漠偏远站队的工艺工程师。他常常在工作之余钻研电脑维修的相关知识。为了得到实际操练机会,他放弃轮休,去电脑城打工,不要工资,只为学技术。
  自学技术的原因,是他工作的地方没有网管,一旦电脑、网络、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出现问题,需要打电话找几十公里以外的网管。来来回回既耗时间,又耽误工作。
  艾斯卡尔·艾山学会电脑维修等技术后,主动担起了站队的相关工作。
  2022年,新疆新和县——
  一天,艾斯卡尔·艾山外出送资料,在沙漠路上看见一辆轿车翻在沟里,车里的4个人满身是血、昏迷不醒。他立即拨打报警电话,紧接着先救出两个孩子,然后对两个大人进行施救。待警察和医生到来后,他才悄悄离开。
  “艾斯卡尔·艾山不仅是好人,也是好员工。”同事们说。工作28年来,无论在操作岗、技术岗,还是在物资、经营等岗位,他始终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塔里木河畔的“阿达西”
  艾斯卡尔·艾山出生在南疆的母亲河——塔里木河河畔。
  他的父母都是军人,从小就教育他要多帮助人,做善良正直的好人。他曾跟随父母所在部队转战多个地方,和不同地区的孩子同住一顶帐篷里,同上一所学校。在他心里,大家都是“阿达西”。
  艾斯卡尔·艾山的妻子阿斯亚·玉山是位“油三代”,现为塔里木油田公用事业部职工。她和艾斯卡尔·艾山一样,也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心。
  在海南救人时,她在旁边疏散人群,打120急救电话。当别人说孩子没救了,而艾斯卡尔·艾山仍在执着抢救时,她立即给曾做过专业救援的同事打电话咨询,让丈夫多了一分专业支持……
  正因为有了妻子的支持,艾斯卡尔·艾山才在见义必为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快乐。
  艾斯卡尔·艾山今天的荣耀,离不开中国石油这片热土。在海南成功救人,首先是因为他有过硬的急救技能。这得益于集团公司和塔里木油田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每年为员工提供各种安全培训。
  在技能和爱心的共同加持下,艾斯卡尔·艾山成了平凡的英雄。他说:“帮人、救人这类事在我们油田有很多。石油文化、石油精神的熏陶,让我们养成了一种集体意识:做人就是应该做好人,就是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见义必为,是石油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