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国石化引领中国地热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图)
行业要闻

中国石化引领中国地热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图)

2023/9/1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写在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开幕之际
  [中国石化报 2023-09-15]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在河北雄县布局地热供暖,并将“雄县模式”在5个省25个县城复制推广。图为雄县鸟瞰图。
  本报记者戴安妮通讯员贺宇慧
  9月15日至17日,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世界地热大会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本届大会由国家地热能中心主办、中国石化承办,是中国首次承办世界地热大会。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
  从探索到规模化发展,近半个世纪,中国地热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形成了较完整的全产业链,探索制定了涵盖5个专业、111项标准的地热行业标准体系,形成了系列应用技术,完善了监测技术和平台,我国的地热直接利用水平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样板。
  作为中国地热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中国石化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年来不断推动地热能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累计建成清洁供暖能力8500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代表中国承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引领我国逐渐形成以供暖(制冷)为主的地热发展路径,为国际地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从温泉到能源,地热能拥有广阔天地
  地热能,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岩土体、流体和岩浆体中,可为人类开发利用的热能。作为少有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在发电、供暖制冷、农业养殖等多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十三五”以来,中国地热产业驶上快车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迅速成长为全球地热能直接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
  梳理中国地热产业发展进程,2014年值得打上注脚。
  “2014年以前,温泉康养是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占比最大的应用方式。2014年以后,地热供暖制冷成为地热能直接利用中占比最大的应用方式,地热的能源性凸显。”新星公司地热能开发首席专家刘金侠介绍。地热开发利用主要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个方面,温泉和供暖都属于直接利用。
  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在河北雄县召开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交流暨地热能利用工作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雄县模式”。随后,《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地热开发利用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石化对产业的大力推动。中国石化早在1998年就涉足地热领域,将新星公司明确定位为以地热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新星公司于2009年进军雄县,打造了“雄县模式”,同一时期相继在北方多个县市布局地热供暖,推动地热供暖走出一条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新模式。
  从“雄县模式”到8500万平方米,探索地热发展新路径
  “每年供暖季成本降低了不少,也不像以前用煤炭取暖那样产生大量烟尘,地热供暖真是省钱省事又环保!”家住河北雄县某小区的居民崔文秀每每提到地热供暖,总有说不完的话,“看看如今的雄县已经是‘无烟城’了,天多蓝,空气也好!”
  雄县地处冀中平原,地热资源蕴藏丰富。经过数年探索发展,中国石化与雄县政府成功打造了“政企合作、市场运作、统一开发、技术先进、环境保护、百姓受益”的“雄县模式”,雄县地热开发案例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雄县模式’的内涵在于科学、高效、清洁、可持续开发地热能,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星公司负责人表示。该模式已得到认可,中国石化先后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5个省25个县城复制推广该模式,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科学有序开发地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陕西同样是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中国石化在该省的地热布局甚至更早。1998年,中国石化在咸阳市成功钻凿了第一口地热井,整个咸阳乃至关中盆地地热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
  在咸阳开创性地开发了全球首个地热供暖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量化了地热供暖的减排效果;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全球第一个地热行业项目——咸阳地热集中供暖项目,成功将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备案为国内第一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建成全国第一个地热井水溶氦提取试验站……中国石化在陕西的多个“第一”推动了该省地热资源利用逐步从历史悠久的温泉洗浴转向多元化开发。截至2022年底,陕西全省地热供暖面积达4600万平方米,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
  如今,中国石化累计在全国建成10座无烟城,22座城市供暖能力超百万平方米,今年底供暖能力有望超过1亿平方米。
  从技术到标准,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陕西最大的地热供能站——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公司咸阳迎宾路地热站,记者看到一条条银白色的管道紧密相连,组成一套回灌系统。
  “站内利用地热供暖,已实现两口生产井100%全回灌。”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献喻告诉记者,“我们取的是地下2800米左右的热水,经过板式换热器取热,再通过回灌技术,把取完热的水‘还’给地下,实现地热水资源反复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
  “取热不耗水”的尾水回灌技术是新星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之一。新星公司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地热业务要实现技术领先等“六个领先”的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创新形成集地热勘探技术、钻井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梯级利用技术、回灌技术、清洁能源集成技术于一体的六个核心技术体系,目前拥有一个地热重点实验室、130余项技术专利,引领了我国浅层、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不断演变,各国普遍将深层地热资源视为重要的接替资源,干热岩资源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均未实现大突破。中国石化依托石油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探索深层地热及干热岩资源开发的关键工程技术。近期,中国石化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在海南海口市部署的我国首口深层地热资源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开钻,设计井深5000米,有望实现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探开发的新突破。
  为更好推动地热产业发展,公司还于2022年3月在雄安新区发行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3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地热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力度。
  “我们不仅要引领技术发展,还要引领行业标准制定。”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各种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推动产业链走向国际的关键因素,地热产业也不例外。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和推广,推动地热开发利用规范化、标准化。新星公司先后参与制定和获批发布行业标准52项,覆盖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热供暖等多个专业领域;积极推进地热标准国际化,力争以领先的地热开发标准持续赢得市场信任。
  此外,中国石化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根据中国科技部同冰岛教育、科学与文化部《关于建立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的谅解备忘录》约定,新星公司和冰岛国家能源局、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作为执行机构共同组建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持续强化国际地热科技研发合作,先后承办三届地热国际论坛,推动成立中冰地热学院,并作为联合国大学地热学院中国分校组织首期培训。
  未来,中国石化将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地热产业,丰富我国地热产业发展实践,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石化力量,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