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专家论坛

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2022/11/3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11-29]
  □程春华中央民族大学
  编者按: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同时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期《国际能源》聚焦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邀请专家就中东地区的能源发展进行深入解读,对双方的能源合作前景进行展望,敬请关注。
  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峰会将于12月上旬在沙特召开,这是中阿(拉伯)关系提质增速的大事件,在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结构互补,资源禀赋相辅,能源合作成为促进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不断升温的绿色能源合作,也为双方踏上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新征程响起了驼铃声。
  特点1拓展能源合作领域夯实双边关系基础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需求互补,双方能源合作是国家关系互利共赢的典范。丰富的高层对话和多样的合作机制为深化双方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石油企业在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中游油气储运、下游油气消费等领域与中东国家均进行了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关系。我国石油进口几乎一半来自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海合会也在通过与中国合作寻求从油气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2022年11月,卡塔尔能源公司与我国石油公司达成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将从其北方气田扩能项目每年向中国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
  能源合作是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与政策沟通的重要平台,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中东国家是我国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支点,有利于抵制能源领域脱钩断链;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可帮助中东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纽带,提升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用发展繁荣来抑制动荡冲突。
  未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加强上中下游、新老能源一体化合作,形成牢固的能源命运共同体。首先,应完善中东对华油气供应链,以中国超大规模能源市场、资金与技术优势,换取中东国家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将我国市场与资金技术作为中东国家获取油气收入、促进能源转型的可靠保障,为中东国家提供能源领域"中国之治"的经验,促进中东国家弥补发展赤字。其次,应推动中国与海合会的中海自贸协定早日谈判落地,拓展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加快促进海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此外,还应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沙特"2030愿景计划"、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巴林"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阿联酋"国家创新战略"等发展战略的协同对接。
  特点2加强传统能源合作助力双方互利共赢
  近年来,中国在中东持续创新油气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与"油气+"合作模式,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电能跟进、清洁能源推进的能源合作格局。依托多分支水平井、智能完井、注水控水等先进勘探开发技术,推动中东油气项目规模上产和持续稳产。同时探索完善中方指导与本地优化相结合的跨国经营管理模式,加大对当地雇员人才的培训,履行促进就业、公益环保等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中国和中东应加强在传统油气行业清洁利用领域的合作。双方除在传统的原油贸易、石化产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广泛合作空间外,在油气清洁化开发利用等领域也有较大合作潜力。这包括对油气行业的降碳化改造,油气制氢等技术与产能合作,以我国风光技术与设备换取中东油气项目等。沙特阿美负责人曾表示,将与中国在蓝氢、蓝氨和碳捕获技术等领域进行广泛深入合作。中方可利用中东丰富的太阳能开发更多光伏项目,还可兴建光伏电站以油气为原料制造蓝氢,开展蓝氢与蓝氨贸易。同时,发挥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与中东国家合作对埃塞-海湾地区联网项目等能源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共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中东能源转型提供统一高效的电力互通平台。
  未来,应抓住世界能源供需产业链格局调整的契机,助推中国与中东传统能源产业的合作升级。进一步巩固双方传统能源供应链,拓展清洁能源产业链,构建"传统+清洁能源"互补供应链网络。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形成减少国家边界壁垒的协同效应,减少部分地区能源供应脱钩断链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的冲击,为打造国际能源转型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也为维护和稳定全球能源市场作出贡献。
  特点3深化绿色能源合作携手推进能源转型
  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转型领域良好的合作基础与互补优势,为彼此拓展低碳产业、绿色金融、技术转让、电网基建等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积极与中东国家开展低碳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应采取差异化合作策略,把握合作重点与节奏,基于中东国家能源转型国情,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对接与价值融合。
  首先,加强能源科技合作,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能源转型创新体系,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发、产业示范推广和国际技术合作转移,发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转移中心和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的媒介作用,提升碳中和技术推广的范围和效率。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加强在制定国际新能源技术标准、建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共建绿色能源技术标准、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等合作;加快能源转型标准协商对接,合作制定符合当地要求和条件的新能源地区标准和国际标准,尽快实现新能源技术标准的国际化;以评估社会环境风险因素的"赤道原则"为能源转型合作项目的融资标准,鼓励低碳项目融资,优化清洁能源项目经营环境;加强与中东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谈判中的协调,与国际能源署和欧盟委员会商定全产业链包容性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并促使相关行业关注和减少各产业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益,呼吁发达国家提供先进新能源技术,通过提供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转移和设施投资来降低全球碳排放。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中东地区稳定的能源安全秩序,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合作创造更大合作空间,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环境气候的平衡发展。
  其次,中国可与中东国家一起联合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发起绿色融资倡议。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依托整合世界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以色列生态创新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金融资源,发挥绿色金融的浇灌作用,弥补能源转型的资金缺口。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辅助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和市场推广,降低金融机构与清洁能源产业主体的信息不对称,扩大双方能源转型合作的透明度和覆盖面。鼓励支持更多中国能源与高科技企业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中东国家机构合作,加快中东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转型。
  最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应以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对接-应用示范"一体化格局,合作建立相关能源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标准,实现能源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有机深度交融。"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有利于构建绿色能源丝绸之路。2021年8月,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行,中外嘉宾线上线下共谋经贸合作与发展,其中,中阿博览会工商峰会还将"数字经济""新能源"设为议题。未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阿合作论坛、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双方能源转型政策对接、清洁能源项目合作、能源治理经验分享,吸引更多中东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在当前气候挑战加剧、国际形势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需要打破能源合作的传统路径,主动接受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对能源合作带来的挑战,形成更加稳定、安全且可持续的能源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