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国家石油公司加快碳中和步伐
专家论坛

国家石油公司加快碳中和步伐

2021/9/2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越来越多的国家石油公司面临来自外国股东和投资者的压力,要求跟踪并减少碳排放。墨西哥国油7月底宣布,将注重定期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09-18]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7月底宣布,将更注重定期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但该公司随后拒绝讨论为何4~6月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飙升两位数。
  越来越多的国家石油公司面临来自外国股东和投资者的压力,要求跟踪并减少碳排放,墨西哥国油就是其中之一。与私人控股的同行不同,国家石油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政府,这使得他们面临的风险更大。
  公司行为取决于政府经济和政治战略
  全球风险咨询集团ControlRisks全球研究副总监乔纳森·伍德表示,国家石油公司在进行投资或业务战略调整方面的灵活性较低。如他们不能简单出售高排放资产,他们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增加政府收入,并确保廉价的国内能源的稳定供应,他们通常在有价格控制或其他旨在达到这些目的的市场进行经营活动。这与国际石油公司面临的情况不同。
  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的挑战也不同,其中一些公司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公司。虽然每家石油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驱动因素,但多数公司的行为将取决于政府的经济和政治战略。
  欧洲国家石油公司,如挪威的Equinor(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由于欧洲雄心勃勃的气候承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名列前茅。
  沙特阿美两年前首次公开募股(IPO)后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该公司不仅面临来自外部投资者的压力,而且还有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推动。“2030愿景”计划旨在使经济发展多元化,为后石油时代做准备。即便如此,沙特阿美仍落后于国际石油巨头的发展。
  彭博社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初,沙特阿美将其排放量少报了50%。虽然该公司后来表示将修改报告,但今年3月,其承认两个全资资产没有放在2020年度报告的排放统计中。另外,沙特阿美坚持只披露其控制资产的排放量,不包括多家合资企业的炼厂和化工厂。
  平衡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国家经济需求
  与此同时,在较贫困地区,政府控制的石油生产商压力更大,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国家经济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而这两种需求可能同时出现。如哥伦比亚最近决定将一家电力公司出售给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而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毫无疑问,这是出于财政考虑。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毛里西奥·卡德纳斯表示,这是由财政部推动的,因为需要保证额外收入以减少疫情期间激增的财政赤字。如果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可能有助于哥伦比亚国油实现净零目标。
  更常见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没有那么协同。在墨西哥,总统奥夫拉多尔承诺,通过增加墨西哥国油的石油产量来恢复经济。但由于墨西哥国油的炼厂缺乏在炼油过程中留下的废渣中提取清洁燃料的技术,也增加了高污染燃料油的产量。该国炼厂生产汽油越多,需要的清洁燃料就越多。
  墨西哥国油一直向联邦电力委员会出售廉价燃料油。联邦电力委员会每日从该公司购买4.5万桶燃料油。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计算,燃气发电转换为燃油发电会多产生16%的二氧化碳。同样,在巴西,由于干旱导致水电短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也增加了燃料油的销售。
  下一步是量化目标、改善业绩
  另外,国家石油公司也从正在剥离化石燃料业务的国际石油巨头手中收购了更多石油资产,如墨西哥国油计划从壳牌手中收购美国得克萨斯州的DeerPark炼厂,该公司5月宣布了该计划。然而,伍德指出,如果他们被迫对外国司法管辖区的环境法规做出回应,可能对其国内业务产生连锁反应。
  伍德补充道,“如果要为一家设在美国的大型炼厂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全面的机构管理能力和战略发展知识。对许多公司来说,下一步不只是要弄清楚目标是什么,而是要如何量化目标,并改善业绩”。
  墨西哥国油报告称,几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海上钻井平台爆炸事故,最近一次造成5人死亡,减产约1/4的常规产量。7月的爆炸则导致墨西哥湾一场大火,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能源咨询公司IPD总经理约翰·帕迪拉表示,“在他们的季度报告中,要表明正在切实处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问题,而不仅是一张幻灯片报告”。
  分析人士表示,减少国家石油公司碳足迹的主要途径是国际社会鼓励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的数据显示,国家石油公司的石油供应占全球石油供应的逾一半,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65%。据彭博社9月的一份报告估计,未上市的国家石油公司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20%,另外19%的排放量来自上市的国家石油公司。
  卡德纳斯认为,可以将融资作为石油公司减排的激励措施。除非这些公司所在国家完全致力于减排目标,否则这些公司真正采取强硬立场的唯一原因就是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