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专家论坛

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18/10/1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2018中国(濮阳)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大会综述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8-10-17]党的十九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的目标是实现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跨越。在当前形势下,石化行业如何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业界各方关注的焦点。
  8月16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濮阳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2018中国(濮阳)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濮阳市隆重召开。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等2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顺应新时代要求,石油化工行业既要创造更多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绿色、健康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走集群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成为石化行业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与新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持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持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视野,加快石化行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推动经济运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力推进石化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正在不断整合和优化,产业发展正在从生存型阶段向生态型阶段迈进。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税敏在致辞中指出,产业融合能够优化配置上下游资源,实现1+1>2的效益,其对石化行业实现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从上游贯穿、延伸价值链,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石油化工行业中不同产业链的渗透和交叉,是产业融合发展中需要认清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就石油工业而言,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走向后石油时代。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指出,在后石油时代,要从各个领域入手应对高油价和特高油价,还要大力鼓励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力鼓励和支持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就天然气产业而言,作为第四代能源的最佳候选者,天然气将起到向新能源迈进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桥梁作用。21世纪中叶,我国天然气年产气量大约可达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面对未来能源的发展,徐锭明认为应当全面推动能源革命、主动摆脱煤炭依赖、自觉跨越油气时代、热烈拥抱零碳未来、深度实现两化融合。
  上半年,石化全行业主营收入增势良好,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认为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的态势在继续,但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与去年相比减少;产能过剩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低端产品拥挤,高端产品缺乏”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成品油、基础化学品过剩,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缺乏的状况改善不明显。关于中美贸易战,傅向升认为其对中国石化产业近期影响不明显、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和中远期影响不容忽视,例如对石化涂料、颜料、合成材料、液化天然气及能源产品会有一定影响。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今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这也决定了未来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认为,这些挑战主要是能源价格波动,尤其是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资源短缺及要素成本提高;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与产品结构性短缺并存;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节能、环保、安全与社会稳定性风险加大;来自美国低成本页岩气的威胁日益增加等。
  烯烃作为石化行业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其发展趋势对于整个石化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曲岩松表示,我国烯烃工业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时期增速将快于“十二五”,一体化发展将再次引领国内乙烯工业发展,烯烃工业原料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但是随着国际油价增势放缓,国内大型炼化工程集中上马,北美下游产品大规模输入,环保资源压力加大,未来煤制烯烃扩张步伐将有所放缓。
  我国石化产业“低端产品拥挤,高端产品缺乏”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这一点在聚烯烃市场表现明显:通用产品过剩,专用聚烯烃树脂缺乏的状况改善不明显。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新产品开发所所长宋文波指出,我国聚烯烃小众品种技术待突破,应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异化新产品。
  集群化: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要求,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持续发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更要在基地化和园区化、一体化和装置大型化的基础上,做好集群化发展的大文章,通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升企业的集聚度和产品的集聚度,提高原料的配套性和产业链的协同性。
  石化产业通过集群化发展,可以实现产业链和产品链的上下游协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互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傅向升认为,石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首先要认真领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审议通过新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新建炼油、乙烯、对二甲苯项目都应布局在产业基地内,新设立石化产业基地应布局在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广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等区域,应做到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其次是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石化产业可以借鉴国外在集群化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兴园研究首席分析师张文介绍了国外园区的建设经验。他指出,国外成熟化工园区呈现出如下特点:依托主要消费区,硬件设施完善;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普遍,规模效应明显;着重发展高技术含量产品;全方位一体化建设,上下游产业链配合良好;管理专业、高效。国内园区可以向其借鉴的经验有:一体化的集群发展优势、长远的园区发展规划、严格的法律法规、成型的第三方服务、先进的信息化监督、深入的产学研合作、责任关怀的积极推行等。
  生态环境:石化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保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环保管理质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动、循环推进的辩证关系。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绿水青山”。
  石化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今年环保税开征,从3月开始,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又启动了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计划再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环保督察全覆盖。在环保督察过程中,很多石化生产企业受到停产、限产影响,很多石化企业的技改投资、设备投资以及运输成本等都不断增加,成本压力不断加大。这些加剧了对石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担忧。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指出,目前,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存在七大短板:环保形势认识不清,缺失绿色发展战略,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环保政策形势,装备技术绿色创新水平不足,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不高,行业环境成本不高,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够。各地通过退城入园、企业搬迁、调控项目投资、备案、总量指标、落实环保政策等系统推进改革是总体趋势。散乱污、生态环境影响大、群众意见大、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是近期政策调控的重点。
  目前石化企业面临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2018年发布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要求到2018年低(无)VOCs涂料产品比例要达到60%。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项目总监张松臣指出,2017年我国环境友好型涂料产量达到1000万吨,其中水性涂料是主力品种,占比达75%。我国涂料环境友好型比例达49%,与欧美国家80%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环境友好型涂料发展的主要障碍有:水性工业涂料推广成本高;因涂料特性和施工条件导致应用领域受限。
  化工是高耗水行业,每年全国化工废水的排放量巨大,废水零排放目标势在必行。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殷树梅指出,废水排放量大、难以处理是化工废水达标排放的一大难题。部分化工生废水中除了含有吲哚、苯并芘(a)、萘、茚等,是化工厂污水处理的重点。废水回用循环水系统近零排污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设备投资或改造费用较低;应用领域广泛;技术处理方式简单,保证循环水系统稳定运行;实现废水的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而该技术可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智能化:石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进器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过程中,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多重约束,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石化企业应当主动拥抱信息互联网技术。
  与会专家表示,当下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有的行业优势进行结合,主动融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推动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石化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世界石化工程科技发展的趋势之一,到2035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在线监测分析仪器等过程模拟及在线优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石化生产过程。
  我国当前的工业面临环保标准严格、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人工成本高、能耗物耗高等挑战,“两化”深度融合是解决工业生产困境的主要途径和抓手。北京世纪隆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平认为,石化化工智能工厂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石化化工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由少数知识工作者管理,可达到“安、稳、长、满、优”。石化化工智能工厂的智能化体现在经营管理层、生产运营层、过程控制层3个层面。建设石化化工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要因地制宜,通常采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即补课2.0、普及3.0、试点示范4.0。
  大数据在助力石化企业降本增效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项目总监蔡春久指出,企业数据的现状是不真实、不准确、不透明、不共享。具体来讲,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缺乏统一数据管控手段,缺乏统一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流向不清晰,数据多源异构、分散存储,存储空间释放“简单粗暴”,计算资源限制、利用率不高。基于大数据架构下的智能工厂在生产操作协同联动、计划调度协同、日效益优化、三维数字化工厂、设备健康及可靠性管理方面都有良好的实践。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可实现数据自采率达到95%以上,重点环境排放点监测100%,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以上,有效促进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