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河南油田研究院助力渭北油田开发“四提”见成效
石油石化科技

河南油田研究院助力渭北油田开发“四提”见成效

2020/6/2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0-06-23]近日,渭北油田传来好消息,WB2-283井压裂前日产油0.4吨,目前日产油2.2吨,压裂改善效果初步显现。
  这是河南油田研究院通过压裂改造储层,助力渭北油田开发“四提”见成效的一个缩影。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启动以来,河南油田研究院开发研究所深化渭北油田基础地质研究,加快认识优质储量分布区域,优化方案部署,助力渭北油田开发提质、提速、提效、提产。
  截至5月底,开发研究所今年在渭北油田部署开发井21口,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产能建设任务;编制渭北油田优化注水方案,延缓老井递减5.9个百分点,累计增油1353吨;编制12口井压裂地质方案,已压裂8口井,其中5口井出油,压裂初期日均产油2.2吨,累计增油335吨。
  渭北油田具有“三低一浅”(超低渗、低压力系数、低储量丰度,油藏埋藏浅)地质特征,开发这类油藏被形象地称为“在磨刀石中找油”。开发研究所旬邑组依据现有资料,快速掌握油藏特征,发现潜力,明确开发对策。
  渭北油田长三储层含油非均质性强,裂缝形态复杂,单井产能差异大。因此,明确产能甜点区的展布范围,对渭北油田产能建设迫在眉睫。
  科研人员通过开展沉积微相及河道砂体构型研究、超低渗透储层含油非均性评价等,建立了渭北油田“产能甜点”的识别及分类标准,划分出优质储量区域的分布范围,优选渭北46井区外围部署开发井。年初以来,他们在渭北油田部署开发井21口,预计新建产能0.8万吨。目前,该区产能建设油藏工程方案编制及21口井地质设计审批已完成,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任务。
  渭北油田的储层具有“注得进、采不出、面积水淹、注水利用率低、水驱动用储量低”的开发特征。开发研究所分析注水开发特征,评价开发效果,探索不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针对不同类型储量区,他们分别开展了“温和连续”注水、“耦合”注水等先导试验;通过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渭北浅层超低渗油藏不同注水方式下的注采参数等对策界限,优化了注水方案。
  目前,水井的复注工作有序进行,累计复注43口注水井,延缓老井递减5.9个百分点,累计增油1353吨。
  致密储层的压裂改造是提高单井产量的必要措施。针对渭北油田油藏埋藏浅,人工压裂缝主要为水平缝,导流能力弱,纵向动用程度低等特点,科研人员通过动态分析、分层测试,明确了水平缝区油井具有重复压裂提高纵向动用程度的潜力。针对一类有效砂体叠合厚度大、注采连通好累计注水量较多、目前产能较低区域,他们优化选井选层,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手段,落实了压裂水平缝的展布范围;选取适合渭北油田的水力喷射压裂施工工艺,并与现场充分结合,优化了压裂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科研人员初步筛选待压裂井30口,审批通过第一批12口井,已完成压裂8口井。其中,新井WB47-1井压裂初期日产油4.4吨,目前日稳产油3吨,生产50天累计产油140吨。
  “我们将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新模式,为油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研究所所长龙卫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