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大庆石化开启建设国内一流炼化一体化企业新航程
行业要闻

大庆石化开启建设国内一流炼化一体化企业新航程

2019/1/17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转型升级稳健发展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9-01-16]
  冬日阳光挤过巍巍耸立的炼塔间,露出它灿烂的“笑脸”,仿佛在回味一年来的奋斗与收获。
  翻开2018年成绩单,越来越多的“石化骄傲”,让干部员工不断为之“刷屏”和“点赞”:
  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首套年产9万吨MTBE装置一次开车成功,24小时产出合格产品;22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进一步拓展大庆石化“油头化尾”的整体优势,为生产高效益炼油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乙烯产量继连续三年突破100万吨、110万吨、115万吨后,在历经长达72天的最长检修期和三套裂解装置全部检修的巨大压力下,再次突破百万吨。
  炼油、化工、化肥全面同步停工大修,同步实施炼油改扩建、化工脱瓶颈项目,检修与改造深度融合,在大庆石化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范围最广。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安全、绿色、优质、高效”的大检修目标……
  年终盘点,累计加工原油540万吨,生产合成氨37万吨、乙烯106万吨,乙烯单日产量再创新高,12套装置创造了新的长周期纪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3.72亿元、利润10.39亿元……
  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奋斗,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大庆石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征程上勇往直前。
  “大炼油”转型跃向千万吨级
  2018年7月7日这一天,必将镌刻在大庆石化转型发展史册上。
  上午8时,各方嘉宾齐聚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备受瞩目的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伴随着这一“龙头”项目的启动,大庆石化炼油一步跃上“千万吨级”,“油头化尾”发动机发出最强劲的轰鸣声,刻写下大庆石化振兴发展的新高度。
  经过多年发展,大庆石化炼油能力稳步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同时,受全局“物料平衡”约束,原油加工量一直处于“吃不饱”状态。据了解,大庆原油从开发建设到现在,本地企业加工量仅为五分之一,形成“油头强、化尾弱”的格局。
  服务地方经济、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上水平、上产量,实现千万吨级“大炼油”加工规模梦想越来越迫切。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省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推动“油城”发展转型。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大庆转型发展开出“关键药方”,为大庆石化融入国家新一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指明方向。
  2018年3月19日,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3月28日省发改委核准,4月27日中国石油批复可研,4月28日省环保厅批复环评,6月28日中国石油批复基础设计,7月7日开工建设。
  大庆石化目前原油实际加工量上限为650万吨/年,加工的全部为大庆原油。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的350万吨/年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采用分炼模式,届时大庆石化的原油实际加工量将达到1000万吨,一跃而具备了“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产品能力。
  “抓好大炼油项目建设是大庆石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大庆地区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政治意义。”正如大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康志军所言,“大炼油”项目对大庆石化、大庆市、黑龙江省、中国石油来说都意义重大。
  “大炼油”项目计划总投资44.47亿元,主要包括新建120万吨/年连续重整、9万吨/年MTBE(甲基叔丁基醚)、22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及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改造,原30万吨/年半再生重整装置关停。项目建成投产后,大庆石化公司汽油质量达到国ⅥB阶段质量标准,柴汽比降低至0.74,能为地方提供120万吨/年石化基础原料,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9亿元、税收30亿元。
  为抓好“大炼油”项目建设,大庆石化认真贯彻“步伐可以加快,程序不可逾越”的工作理念,坚持典型引路、样板起步,严格实施“制度化、合规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紧盯关键目标,狠抓关键环节,确保工程“正点到达”。
  2018年10月25日,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首套年产9万吨MTBE装置一次开车成功,24小时产出合格产品,反应转化率达到99%以上,标志着大庆石化公司“油头化尾”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12月7日,大庆石化炼油厂22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开车一次成功,至此,“大炼油”项目中的两套重要装置已经建成投产,为生产高效益炼油产品打下坚实基础。至12月25日,大庆石化炼油厂已生产符合国ⅥA标准的95号车用汽油2.2万吨、95号乙醇汽油组分油0.3万吨、95号汽油产能大幅度提升,为提高车用燃油标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落实好黑龙江省“油头化尾”战略部署提供了坚强支撑。
  “大检修”护航长周期平稳运行
  2018年7月18日20时18分,大庆石化化工一厂裂解三套装置裂解炉完成退料,三大机组正式打闸停车,至此,大庆石化史上规模最大的大检修正式拉开帷幕。
  大庆石化公司2018年装置大检修,是炼油、化工、化肥全面同步停工的一次“大修”。同时,要同步实施炼油改扩建、化工脱瓶颈项目,检修与改造深度融合,关系到“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规模的实现,关系到“中油领先、国内一流”战略的实施。因此,大庆石化倾力打造大检修精品工程,树立一盘棋、一条心思想,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收创效、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动力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一次大修保四年”的目标,自2016年6月开始,大庆石化就已经着手开始2018年装置检修的计划编制工作。各专业科学分析、缜密计划、反复论证,于2017年年底完成了2017年装置检修计划一稿的编制工作,确定了各级重点项目、主要项目。几易其稿,2018年4月二稿编制完成。
  大检修共涉及9个生产厂,69套装置、41483台设备,8760个检修项目。此外,还有3276台压力容器、13200条压力管道需要进行理化检验,再加上涉及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项目甩头任务,检修项目高度集中,检修任务十分艰巨。检修高峰期检修作业人力超过1万人,除大庆石化检修队伍之外,还有中油一建、中油七建、吉林化建、抚顺工建等10余家检修队伍,检修时间持续2个多月。
  战线长、队伍大、作业空间有限,给安全管带来诸多挑战。除了要实施12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改造、聚丙烯产品包装线改造等22个项目,还要同时实施111个技改技措项目和2个装置脱瓶颈项目,对检修技术质量管理、施工组织协调、开工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
  效率就是效益。2018年是大庆石化公司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一年。大炼油项目建设和装置大检修任务艰巨,两个多月的装置大检修,意味着企业不但不能创造产值,而且还将发生固定费用。开工时间每提前一天,都能抢回巨大的效益。
  为此,大庆石化公司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紧盯现场,参战人员争分夺秒,施工队伍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保证安全、环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各种优化措施,尽最大努力缩短工期。
  为了确保检修安全实现万无一失,大庆石化公司强化直线管理和属地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突出严抓严管,任何工作如果和安全发生冲突,都要给安全让路,任何人不能逾越。严格落实施工人员实名制、责任追究制,强化过程管理的确认工作,对出现安全环保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严肃考核追责,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检修作业全过程,把住物资检验、焊接工艺、理化检验等关口,每一步操作都有监督、有确认、有记录,突出零缺陷、可追溯,做到终身负责。
  大庆石化公司检修指挥部科学统筹、靠前指挥,严格落实检修协调会制度,对影响安全、质量、进度的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决策,强化督办落实,确保检修工作有序推进。各专业组加强检修全过程的沟通协调和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各类检修资源的信息,协调各单位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大庆石化56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优良传统,造就了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员工队伍。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参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庆石化紧密结合装置检修进展,认真组织开展2018年装置检修竞赛活动,制定翔实的劳动竞赛方案和考核细则,对检修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考核和评比,对优胜单位和立功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检修过程中,大庆石化把环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三废”排放标准,加强排污口监测,做到“气不上天、油不落地”,绿色达标排放,实现了“安全、绿色、优质、高效”检修目标。
  通过检修艰苦鏖战,大庆石化解决了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消除了装置缺陷和瓶颈,实施了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生产调整的灵活性,为装置下一生产周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乙烯”提档彰显炼化一体优势
  大庆石化持续强化生产受控管理,不断改善运行质量,全方位整合有限资源,科学调整装置产能及负荷匹配,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连年超计划完成产量及创效目标,提质增效成果不断攀升。
  2018年,面对长达72天的最长检修期和三套裂解装置全部检修的巨大压力,大庆石化全力保障装置稳定运行,多措并举,至2018年12月14日,乙烯产量再次突破100万吨,实现连续4年破百万吨。特别是当年10月,生产装置经检修后单月生产乙烯10.8万吨、丙烯5.3万吨、丁二烯1.6万吨,分别超计划4912吨、3769吨、311吨,其中乙烯月产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化工区生产龙头的稳健规模效益充分彰显。据测算,化工区乙烯边际效益是每吨4800元,增产就意味着增效,目前,三套乙烯装置运行平稳,日产量最高达到3680吨,实现了公司整体效益新突破。
  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可带动塑料加工、石油树脂、医药制剂等十余条下游产品链,是所有炼化产业中对下游拉动效应最高的产业。装置投产以来,大庆石化累计生产乙烯1660余万吨,大庆石化乙烯经历了一次次改扩建、产能一次次提高,形成了对周边地区的强大带动效应和聚集效应。
  依靠思路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庆石化做精“化尾”产业,释放协同效应,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道路,树立开放、共享理念,打破企业界限,整合外部资源,推动石油精深加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大庆石化抓住大检修契机及检修后能耗物耗水平先进的生产黄金期,强化生产受控和设备管理,三套乙烯装置保持大负荷稳定运行。装置检修期间,大庆石化对连续运行30多年的30万吨/年乙烯装置开展深入识别和分析,将该装置裂解气压缩机和冷箱这两个关键设备进行国产化更新,提高了压缩机机组运行效率,彻底消除了冷箱可燃气泄漏的潜在隐患,为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大庆石化通过优化装置生产,进一步降低装置能耗、物耗,仅2018年前11个月,累计挖潜增效7.9亿元,完成全年挖潜增效任务的169.2%。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企的重要责任。如何不断持续提升企业效益是大庆石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2018年是大庆石化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大庆石化科学统筹把挖潜增效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本着“大平稳就是大效益”的思想,充分把握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深入开展开源节流、挖潜增效活动,精打细算,压缩一切可控成本,努力提升盈利能力。
  对于炼化企业来说,生产平稳是创造效益的基础。大庆石化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原则,发挥一体化优势,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安稳长满优生产。2018年7月12日,大庆石化气化炉国产烧嘴运行176天后平稳停车,刷新上次运行139天的纪录,居世界第二。
  2018年12月13日,化肥厂节能项目新增锅炉给水泵104JB顺利投用,取代了原有的蒸汽透平泵,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约525万元。新增锅炉给水泵为电机驱动,联入系统后,原有透平泵改为备用泵,每月可节约中压蒸汽约7800吨,合成装置综合能耗降低0.7吉焦/吨。给水泵投用后,化肥厂针对不同生产负荷对电机的运载负荷及最小返回流量进行摸索优化,最终将运行电机电流由最初的157安培调整至130安培,日耗电量下降约6700千瓦时,进一步降低了电能消耗。
  聚集资源做强上游,积极延伸链条做优下游,为全面提高乙烯综合生产能力,大庆石化不断加快技术升级与装置改造步伐,优化工艺参数和原料配比,提高装置运行效能。
  大庆石化积极优化尾油、轻烃、石脑油等化工轻油生产,根据化工装置需求,阶段性调整柴油加氢精制石脑油干点等,提高化工原料保供能力。乙烯装置“开得满”,下游装置才能“吃得饱”,丙酮氰醇产品提前近一个月完成全年产量业绩指标,产品出厂量2.54万吨,2018年前11个月净利润达到1.29亿元。
  以产品提档创优促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增效空间。大庆石化不断加强装置运行监控,最大限度释放产能,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和用户走访,兼顾丁烯-1(已烯-1)以及异戊烷平衡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跟踪全密度一装置膜包装外购重膜的使用情况,确保包装能力满足生产需求。改变传统“停车切牌号”模式,优化生产操作,首次实现低压装置C线生产牌号由QL505P向5000SC不停车连续切换。2018年,大庆石化共生产聚乙烯产品约96万吨,超额完成全年产品生产计划约7000吨。生产2420D高强度膜等聚乙烯产品25万余吨,增效6410万元。
  大庆石化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加强产品效益测算,及时增产高效高附加值产品。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品牌公司成为大庆石化橡胶产品的固定客户。

  从规模到效益,从快速到适度,调整的是结构和思路,不变的是方向和动力,这充分体现了大庆石化发展中的冷静与理性,而其背后则是围绕质量效益这条“生命线”,保证生产平稳优化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检修结束后化一E3装置熠熠生辉。杨志明 摄

  吊装作业前,安全检修。杨志明 摄

  坚持设备运行监测保装置平稳运行。杨志明 摄

  2018年7月,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严晟 摄